在经济理论近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他们研究的问题主要基于产品、劳动力和资本,而没有将知识、技术或者信息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加以考虑。随着本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产业的发展,知识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已日显重要,新兴产业也越来越依赖于思想而不是实物,“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概念,已超出了传统实物经济学的范畴。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界定,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的非磨损性、可共享性和无限增值性,使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成为可能。作为以经济为基础的金融,应在知识经济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改善信贷结构,消除不良资产困扰,促进各项业务平衡发展,切实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一、商业银行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性 1、它是防范金融危机的要求: 东南亚金融危机惊动了世人,猛烈冲击了人们的传统思维,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实际上是金融领域的知识、技术和信息大战,它表明现在打败一个国家可以不用一枪一弹。如韩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积累了千亿的美元金融资本,建立起世界第11位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在金融危机中,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求助,但600亿美元的援助条件:一是必须开放市场,这意味着民族工业面临国际资本和企业自由兼并的巨大压力;二是在还清债务之前,发展速度不能超过3%,要长期低速发展。所以金融危机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兴亡。一个国家能否防范金融危机,维护经济安全,仅仅注意到金融体系自身是不够的。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只能增强经济体质,即通过增长效益、增强创新能力的手段实现。增强经济体质不仅是躲避一时金融风险的基础,而且是经济安全的长期保障。而增强经济体质,最重要的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依赖扩大高科技产业化程度及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来提高生产力素质。而正确的发展战略的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均需商业银行给予资金支持;高科技产业的显著特点就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投入需要商业银行为其输送血液,目前解决高风险问题的办法之一是提高规模效益,即同时上若干个高科技项目,即使失败一部分,总体上仍有较可观的回报率,这样做更加需要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 2、它是盘活商业银行存量贷款提高增量贷款质量的有效手段。不良贷款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而产生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技术设备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要盘活存量贷款,商业银行就要正确引导企业发展知识经济,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要用先进的知识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逐步把我国的传统产业推向知识技术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可通过贷款利率的调整,鼓励企业创新,遏制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低水平的重复现象,营造一种鼓励企业创新、鼓励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真正做到“盘一块,活一块”。贷款的质量是银行的生命,贷款的投向又是提高贷款质量的关键环节。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只有把好贷款增量关,对那些没有贷款能力的项目和企业,从贷款对象中剥离出去,使贷款投向技术条件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否则,如果把贷款投向技术条件差,产品科技含量低,搞粗放性经营的企业,也许会带来一时的“轰动效应”,但企业最终将因“底气”不足而陷入经营困境,从而直接导致银行贷款质量的下降。 3、它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是投资,投资的货币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没有存款,银行经营则成了无源之水,经济增长也成了一句空话。商业银行要改变存款徘徊不前的现状,仅靠相互间的存款大战是不行的。在存款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无非是这家银行多吸收一点,那家银行少吸收一点,对整个社会系统并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商业银行要把目光“聚焦”在能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知识经济上,要培养新的存款源,尽量扩大存款总量。存款总量的扩大,为大规模投资提供了资金,从而实现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4、它是金融资本趋利性的客观选择。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不断提高,金融资本在市场中的趋利作用越来越显著,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而知识经济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资本的边际报酬,这样就为金融资本在知识经济中充分发挥其“造血”功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在支持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便同获得丰厚的利润报酬。 5、它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灵活的金融运行机制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但是一种合理机制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上。因为随着高科技逐渐渗透到金融领域,必然会出现金融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化,商业银行电子化业务迅速发展,已推出现金取款机、自动柜员机,普及计算机应用,实现通存通兑,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推广使用本票结算业务。这些日益创新的业务,本身就需要人们走在知识经济的前沿。 二、商业银行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 1、信贷资金要向知识密集型企业倾斜。首先要做好贷款投向、投量的评估论证工作。信贷人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信息、项目的可行性,都要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论证,以分清良莠,做到投向“准”,投量“稳”,防止信贷资金流向非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去。其次要搞好监控工作。贷款放出去,并不等于效益到手,信贷人员还要深入到企业产、供、销诸环节,对信贷资金的运用“盯得紧”、“瞅的准”,使之用于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刀刃上,让信贷资金在企业新产品开发、先进生产工艺的采用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等方面真正起到“催化”作用。再次,要实行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支持知识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把知识技术产业作为我国的重点支柱产业进行优先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一些知识水平较高,智力资源开发较好的地区,作为我国发展知识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先导地区,协助政府建立我国知识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加快知识技术研究成果向现实转化的速度,激励企业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主动承担对知识经济和发展知识技术产业重要性的舆论宣传工作,为我国发展知识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