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国民经济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资产重组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完成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及提高利用效率、发育要素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及抵御外来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最重要的战略措施之一。利用资本市场,以其实现重组是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调整产权关系的基本途径之一。从1998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的资产重组,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资产重组,已经不仅仅在中长期战略发展中具有意义,而且正在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与再就业、国有企业的减人增效与减债增资、调整供求关系与启动消费、规避国民经济运行风险以及稳定社会信心等短期调控目标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在现实的政策走势中,一个应当引起注意的矛盾现象是,一方面社会公众和市场参与者对资产重组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正在更多地从重组事件中判断国民经济走势与政府政策取向,并由此形成相应的未来预期并决策自己的消费与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的短期宏观调控政策仍主要集中于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对资产重组政策有所忽略。 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矛盾。从1998年1月到6月中旬,我国的股票市场不断在振荡中向上攀升,其中上证指数在5月及6月连创年内新高,6月3日收盘时达到1422点,与年初的1月13日收盘指数1183点相比上升了20.2%,已经接近历史高点。在这样一轮较大行情中带动大盘上升和市场人气的主要是具有资产重组题材的股票。而另一方面,市场对一系列重大普惠性宏观调控政策反应平淡: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启动住房消费的政策不断出台,而房地产、建材“板块”的股票一直呈欲涨还休的态势;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重大“利好”只导致一天飘红而次日反跌,银行降息、增发基础货币等政策对市场未产生持续性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的是一大批钢铁、化工以及汽车等重要基础产业的股票在这一轮行情中被市场冷落到不正常的地步,这些产业中一批资产、业绩均十分优良的国企大盘股几乎从上市之日起就一直苦苦挣扎于发行价上方不远。6月16日鞍钢新轧、本钢板材等竞跌破发行价,同日作为钢铁工业一面旗帜的邯郸钢铁也一度击穿发行价。 由于存在着机构投资大户借题材发动行情等多种复杂因素,在资产重组事件带动下的资本市场走势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国有企业大规模战略性改组的全貌。例如原石油部所属企业与石化总公司所属企业按照上下游产业之间内在联系重组为“南北油”两大公司,这样的重大事件就并未在资本市场上有所反映。但从实践情况看,有三个事实是明显存在的:一是在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资本市场上,资产重组还主要停留在“救壳”、“借壳”等对“壳”资源开拓的低层次阶段,重组内涵主要是劣质资产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和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再注入;二是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资产重组仍远离产权市场,主要依靠于行政性改组;三是资产重组尚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且重组目标未能与确保增长、启动消费与促进内需扩大、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等短期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密切结合起来。要使资产重组既真正转换到资源优化配置与提高利用效率、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高层次上来,又与国民经济短期调控目标密切结合,尚需政策的有力推动。建议:尽快制定与出台国家对重要基础产业的“资产重组指导意见”。 资产重组政策属于产业政策的范畴,本来主要是在中长期战略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格局中,由于产业结构转换、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发展趋向对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牵动程度、对未来预期的影响程度要远比降息、降低印花税以及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等大得多,因而在社会利益结构已经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通过移动某个平衡点的位置就可以奏效的调控政策在我国常不敏感。在这种特殊性下,区别化的资产重组政策加入到短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中已属必然。应当看到,资本市场所传达的信息已经明确无误地表明,我国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与社会经济的敏感点存在着背离。1998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在这样重大“利好”消息面前,资本市场的反应只是瞬间高开,而后大幅下挫。应特别强调:我国从80年代初期以来的战略发展过程是一个明显的工业化过程,发展最快、规模扩张程度最大的是工业领域的重要基础产业,国民经济的重心所在是重要基础产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是重要基础产业,面临外来竞争威胁最大、资源优化配置过程变动最大、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最集中的是重要基础产业。改善对这些产业成长性的社会公众预期对规避国民经济运行风险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在现阶段,我国重要基础产业的资产重组政策应当明确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除纺织等少量生产能力确需缩减的产业外,资产重组一定要有利于产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发挥。简单说,就是要提高社会整体的开工率。基础产业中聚集的固定资产及生产能力是我国国民财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资产向少数企业集中不应成为资产重组的主体目标。政策要保证国民财富整体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个别企业会计意义上的业绩改善。从短期目标看,降低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是确保国民经济1998年增长8%和缓解就业压力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措施。 2.资产重组政策要把着力点放在推进上下游产业的相互融合,规避国际市场价格风险,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重要基础产业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我国石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基础化工原料、化肥、水泥等一大批产业中不良债务累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原有企业组织状况对国际市场价格涨落的承受能力低下。因此,重要基础产业的资产重组目标不仅要一般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利益相互融合形成垄断竞争、寡头竞争等合理的市场格局,提高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这一趋势的形成不仅将对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善社会对基础产业成长性的预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