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对支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确立农业基础地位,完善支农政策体系 确立农业基础地位,完善支农政策体系是近年来农业实现增长的最基本的有利条件。1992年至1997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局面,年平均增长达11%。这五年也是农业实现较快增长的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22%,比前一个5 年(即1986年至1991年)年平均增长高0.22个百分点。农业曾经出现的增长波动,近年明显减缓,可以说基本摆脱了农业徘徊的局面,也避免了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 前一个5年,是我国农业在经历了1980年至1984年少有的长达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而进入的低速增长、被称之为“农业徘徊”的时期。如果除去1990年农业高增长反常情况之外,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18%,不足高速增长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7.38%的一半,但略高于改革开放以前。当时围绕徘徊局面,不仅农业领域内部引起反思和探讨,而且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宏观经济领域也认为是农业徘徊使宏观改革不得不放慢步伐。可以说,当时人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立的农业基础是否牢固,也产生了一定的担忧。为创造推进改革的宽松环境,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计划体制未解体之前,发展速度不能太高,要降下来,否则农业难以承受;改革不能全面开花,急于求成,而要分步探索,否则城乡关系难以协调。因此,增加农业投入,保证农村稳定,推动科教兴农,促进农民增收,成为进入90年代农业基本政策的选择。在经历了1989年至1991年前所未有的“市场疲软”之后,党中央坚定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要确立市场经济目标,重新启动经济增长,整体推进改革,因而上述基本农业政策得到持续贯彻。这是近年农业实现稳定增长的最重要背景。 在1986年至1997年的11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半周期的循环。从发展趋势上看,经济过热对农业的冲击在日益减弱,相反农业的增长对抑制经济过热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说明宏观调控工农业发展速度的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说明市场经济的机制作用在扩大。各级领导重视农业的核心,就是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并且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财政信贷支农的重点倾斜政策,即每年根据中央安排,持续实行向农业倾斜的政策,提高计划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为此在三个方面确定比例关系:每年中央新增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农业的部分要占一半以上;财政支农资金要按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安排;坚持执行新增贷款规模用于农业的比重不低于10%的规定。同时,采取措施,不断增加农村信用社对种养业贷款的比重,积极推进农业投入体制的改革,多渠道引资入农。 正是这些对农业长期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总结提炼,这5 年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保护农业的支农政策体系,才实现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确保农业稳定增长。 2.强化农业支撑作用,保农业稳定,促宏观经济增长 当前宏观经济对农业增长提出了什么要求?在连续几年对过高发展速度进行调控而导致速度大幅回落之后,中央提出要确保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实现8%,即表明形势变化已到了一个转折点, 必须在目前的增长点上获得一个稳定支撑,以实现由紧缩通货向启动内需的导向转变。这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选择。因此农业增长目标也只有在确认角色转换之后,才可能满足宏观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从防止增速过高到确保增速实现,值得重视的有两点:一是速度调控虽早已到了临界点,但是客观现实表明经济状况并未随“软着陆”的实现而形成谷底,增长速度还未停止回落,反弹回升的迹象仍不明显;另一个是伴随着“软着陆”的实现,市场需求一时低迷不振,重新启动经济的呼声一波高过一波。紧缩银根实际早已放松,如经济政策转向、政府加大投入,很可能转瞬之间激活经济,快速进入增长的高峰,这无疑是对作为经济稳定基础的农业脆弱性的一个严峻考验。应在以下两种背景中考虑提出农业增长要求。 背景之一:如果宏观景气处在继续回落之中,那么市场的颓势将主导经济的走向。非政府的强力投入,难以走出谷底,“救市”成为必然,农业也是如此。国民经济增长的低限警戒如是8%, 那么农业的相应增长指标则是2.5%。如果农业真正进入低速区,则需2——3 年调整方可恢复增长。因此,按8%来相应确定农业的增长, 可能会将农业推入黄灯警戒区。 背景之二:如果宏观景气已到了回升阶段,通过启动增长,可以为经济推向稳定增长注入活力,那么对宏观经济和农业而言都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因为宏观景气的回升,往往向农业发展提出强劲的需求动力,可有效解决原运行当中的危机成本转化问题。以往的高速增长,农业为全局稳定不得不支付的成本,靠农业内部消化的压力十分大,例如农产品“卖难”问题。而宏观景气回升,需求活力增强,成本压力会有所减轻。 纵观10余年对市场经济的探索,目前宏观经济对农业增长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不要成为经济进一步回落的主动因,而要继续为经济增长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即在农业增长速度上最好不要在近年平均速度基础上出现过多的回落;二是为保住8%的增长速度, 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要有新贡献。也就是说,当其它产业未达到预期增长目标时,农业的增长可以有所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