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工作者要树立全局财政思想 党的十五大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小平财政思想是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政思想最核心的就是全局财政观念。在革命战争年代,建国以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和在他本人作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一贯的理财思想就是全局财政思想。我们必须在整个财政系统树立这样的思想,只有坚持全局财政思想才能使财政工作抓住全局、全方位地开展,使财政工作变得主动。因为财政是最宏观、最全局的部门,财政必须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而社会经济、政治的一切变化都会反映到财政上、影响到财政。同时,从事财政工作要和从事经济工作一样,要注意研究客观经济的全局问题,进而把握财政工作的方向。 二、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毛泽东、邓小平都曾对财政工作一再指出“财政工作不能就财政论财政,而是从经济全局来论财政,这样财政工作才会有正确的思路。改革开放近二十年以来,在正确思路引导下,我国的经济运行从宏观到微观都在改革开放推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直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成倍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在整个经济形势中,好的方面呈现着新的特点,我国的经济已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以经济大国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世界经济走势,使我们在世界经济中有了发言权。从1993年我国经济开始实行宏观调控,在改革的阵痛中实现了“软着陆”,在通胀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宏观调控实现了比较适当的高速度增长,这个成就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使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时期,不少国家无法避免,如日本的泡沫经济终于导致了几家银行的倒闭,政府财政动用了600多万亿日元来挽救这几家银行,但终未能如愿。而中国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和本国经济高通胀率却能通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软着陆,而没有让经济发生大的波动。因此,必须对改革的成就有充分的认识,树立我们的信心,这一点很重要。但我们同时也要对改革和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分析,这样才能找出进一步改革的办法来,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 三、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表现 就全国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现状而言,确实有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是在改革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即“三个困境”。一是国有企业处于困境,二是财政处于困境,三是银行金融处于困境。这三大困境同时出现,在建国以来是第一次,三者都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性问题,而且形成时间长,解决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三者同时出现时,任一方的解决都依赖其他两方面的支持。比如解决国有企业问题,没有财政、银行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解决银行和财政问题,没有企业的根本好转,也是无法实现的;企业不好转,财政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三个困境同时交织在一起,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困境。企业困境主要表现为企业负担过重。一是企业的银行利息负担过重。据统计,1994年和1995年,全国国有企业新增利润仅仅是国有企业应付银行利息的一半,所有新增利润不够支付利息,这种状况下要企业活下去是极其艰难的。二是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担负办社会的职能,这是历史形成的。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面临这一问题,这个包袱不甩掉,企业就不会有很强的竞争力。三是离退休人员过多。许多企业离退休人员超过在职人员,这些离退休人员都要企业负担,再加上国有企业内部机制未理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二)银行困境。银行困境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银行资金严重分散。据估计,过去几年银行资金大约有一半以上游离在银行体制之外。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一切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金融资产的买卖、交换都必须接受人民银行总行的监管。但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对整个货币市场的资金管理一直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监管体系,也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手段,因此,在90年代初银行资金大量涌入到房地产、股票等投机市场。1993年宏观调控一施行,银根一抽紧,银行资金被套牢了,矛盾就暴露出来了。二是银行不良资产越来越多。我国银行长期承担着国家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职能,国家大型建设项目资金、国有企业技改资金、流动资金都由银行贷款,银行承担着政府即财政的很大一部分职能。投入企业的资金大量沉淀,银行可运转资金过少,资产质量愈来愈低。 (三)财政困境。就全国而言,财政是有风险的,财政困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财力过于分散,财政职能弱化。我国的经济改革是从财政改革突破的,经济改革是要坚持改掉计划、市场取向这样一个走势。所以,长期以来整个经济改革按放权让利的路子走了下来,从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到利改税探索过来,于是财权给企业、地方和部门放了许多,财权分散了,财力自然也就分散了,从而导致了财政职能的弱化,使整个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整个分配格局中,国家财政只占10%左右,集体占20%多,个人部分占近70%。二是从现在看,财政的困境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财政赤字化、赤字债务化、债务消费化。改革以来,财政赤字快速增长,债务增长也很快。依我们的综合国力,多发一些债,可以承受,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但这里面关键问题是债务消费化。本来发债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发债应用于经济建设,用之来进行一些关键性的、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大项目建设。而我们的债务大部分用于消费,真正用于生产建设的债务仅30%多一点,财政的风险正是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