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济问题》周刊总字第2559期(1998年3月11 日)发表了一组文章,从各个角度谈东南亚金融危机问题。现把以上文章的主要内容综合介绍如下。 一、从“奇迹”到“危机” 曾几何时,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崛起在世界传为美谈,亚洲的经济“奇迹”产生了四小龙(南韩、台湾、新加坡、香港)和五小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十多年来,东南亚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令其他国家和地区钦羡不已。正当经济学家们议论纷纷,仔细分析东南亚经济成功的“奥秘”时,突然出现了泰铢贬值,进而引发一场遍及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其传染之迅速和发病之剧烈,称得上是金融领域中的“黑死病”。 二、危机的严重程度 这场危机至今尚未结束。就其本身的规模而言,它并不比1982年墨西哥危机的破坏力更大。但是,亚洲危机却使人更加担忧。第一个原因是它的突发性。就在危机爆发前一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的年度报告中还在称赞“南韩财税收入的上佳业绩”,“印度尼西亚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似乎东南亚地区依然是龙腾虎跃的一片大好形势。这种突发性使投资者对今后的发展前景疑虑丛生,丧失信心。第二个原因是这场危机涉及到外汇、银行和企业三大部门,治理的难度要比单纯的进出口支付危机大得多。因此,可以预见,东南亚危机延续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中间还可能出现一波三折。 三、联系汇率制的利弊 1997年7月以前,如同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 泰国的货币实行的是所谓“联系汇率制”,也就是说,泰铢的币值与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硬通货相联系(其中美元约占90%)。这一制度的好处是有利于吸引外资,使外国投资者不因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而蒙受损失。应该承认,连续十多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联系汇率制确实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1995年东南亚吸收的外国投资占世界外国投资总额的57%。没有外国资金的注入,东南亚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但是,联系汇率制的弊端在于固定不变。随着多年的高通胀,泰铢的实际价值早已与名义价值相脱节,加上1995-96年间美元利率偏低,泰国商业银行大量吸收外国短期信贷,用于非生产性的房地产投资。外国金融投机者瞄准这一机会,从1997年初开始对泰铢发动攻击。泰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迅速枯竭,堤岸崩溃,引起整个东南亚的一片恐慌和接二连三的货币贬值。 四、危机的传染性 泰国模式的失败使人们对“东南亚奇迹”产生怀疑。投资信心的动摇是危机传染的主要因素。人们不难发现,东南亚的“经济起飞”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1.利用乡村的剩余劳动力(因而是廉价劳动力),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逐步朝机电产品、高档次产品和重工业发展;2.保持国内的高储蓄率和大量吸收外国投资,通过高投资支撑高增长;3.保护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获得巨额进出口收支盈余;4.通过权钱结合的“野蛮资本主义”,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建立裙带式和官僚资本式的企业集团。这条道路的首创者和典型范例是战后的日本。日本由1955年世界最大的服装出口国,逐步成为照相器材、机电产品和汽车工业的最大出口国,随后崛起的四小龙和五小虎不过是亦步亦趋罢了。这种发展方式的弱点在于“房地产泡沫”、“坏账、呆帐的积累”和“生产能力过剩”。因此,泰株的贬值,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了东南亚地区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破产。 五、高负债是一把双刃剑 资金供应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杠杆。为了扩大生产和取得规模效益,欧美国家主要采用企业兼并和增加利润留成的方式。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通常较低,但企业的自有资产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使投资风险相应减少。东南亚的经济腾飞则建立在高负债即国内储蓄和引进外资的基础之上,其结果不仅企业债台高筑,而且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储备与储户的储蓄和国外的短期信贷比例失调。尤其严重的是,银行体系的运作没有起码的规范和必要的透明度。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康德苏的话说:“停留在石器时代的银行体系是亚洲新兴国家的致命弱点。”据统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四国金融机构的坏账高达730亿美元,占这些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3%。企业破产引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破产,产生这一连锁反应的罪魁祸首自然是高负债。在保证东南亚经济连续增长十多年以后,高负债终于显示其破坏性。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摆在所有新兴国家经济决策人面前的严重课题。 六、明智的预见 早在197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尔·克鲁格曼已经指出:“东南亚国家货币的联系汇率制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国内信贷的增长率超过实际货币需求,势必导致国家外汇储备的持续减少,给汇率投机者可乘之机。”这个公式本应促使有关国家的经济决策者有所警惕,及时调低本国货币的汇率。可是,偏偏在这一期间,特别在1990-91年间,经济过热有增无减,大量外国游资以短期信贷的形式涌入这些国家。除中国于1990年和1994年两次大幅度降低人民币的比价外,东南亚国家货币的比价依旧不变。甚至到1997年2月,当汇率投机者发动猛烈攻击时,泰、马等国政府还想保住本国货币的虚假币值,从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此外,克鲁格曼还预见到由高负债体现的投资、积累方式的弊端。在他看来,通过工厂和产品的简单积累(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而促成的高增长只会造成许多部门生产能力的过剩,劳动生产率和科技含量得不到任何改善。低级产品对出口的过分依赖将难以为继。确实,1996年世界电子产品过剩使南韩的贸易收支出现亏空,成为1997年企业和银行倒闭的前奏。 七、抢救行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多米诺作用的影响下,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全都受到损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据美国社会和经济研究所预测,东南亚宏观经济的调整将使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减少半个百分点。因此,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国际组织,连同拥有债权的富国政府和银行,不惜投入570亿美元巨额资金,进行规模空前的“抢救”活动。 现已建立两道防线:第一道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210亿美元)、 世界银行(100亿)和亚洲开发银行(40亿)据守;第二笔资金由美、日、法、德、英、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七国提供,达220亿美元。 至于拥有债权的各国银行则分别与债务国进行有关延期偿付的谈判。当然,“抢救”行动并不是无偿的,甚至是在政治上带有附加条件的。在上次拉美金融危机中,墨西哥不仅提前偿还了债务,而且美国从抢救行动中获得了5亿美元的利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来,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东南亚金融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在提供贷款时,要求受援国在利率、汇率、通胀率以及资产作价等方面作出明确的承诺,提高金融运作的透明度,加强投资风险和银行业务的监控。这些十分苛刻的附加条件令当地的经济决策者感到不快,印度尼西亚一度以国家主权的名义,拒绝接受外来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