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经济运行形势看,为保证金融三年改革目标实现、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当前的金融形势,在十个方面的情况和问题需要作出分析和判断。 一、关于当前金融运行中的宏观和微观态势判断问题 1997年宏观经济发展实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但是,在宏观经济保持良好运行的势头的同时,微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企业开工不足、工业设备三分之二闲置;下岗职工人数上升,失业压力加重,全社会就业不足矛盾十分尖锐;产品积压、工业产成品占压资金已超过8000亿;支付困难,社会信用瓦解,贷款拖欠近7000亿元;乡镇企业生产增长速度下滑;市场萎缩,市场上95%的商品处于供过于求和持平,旺销商品不足5%。 以上问题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单个资本循环梗阻,三种形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在空间上不能并存、在时间上不能继起;社会总资本的循环也发生阻梗,社会总资本在使用价值上不能替换,在价值上得不到补偿。这种社会资本循环梗阻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典型经济滞胀的前兆特征。那么,如何看待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所出现的巨大反差?如何评价当前的物价水平? 目前对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评价,主要有四种论断:一是结构调整论,认为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结构与传统体制及其导致的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经济转轨阶段出现的结构性问题,是经济转轨时期的正常现象和必须付出的成本;二是需求不足论,认为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主要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需求小于经济系统所具有的潜在产出能力;三是告别短缺论,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中不存在需求不足,市场上商品供大于求的现象,意味着我们多年梦寐以求的“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告别长达近半个世纪短缺经济;四是“软着陆”论,认为当前经济金融运行是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成果,有效地避免了经济震荡,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以上观点反映出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共识的达成尚待时日。 我认为时下重要的是应该探索采取什么措施能够疏通资本循环渠道,开拓市场。因为,要解决当前经济运行的问题,从政策上讲,需要在坚持实行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研究“启动市场、安定民生”的措施,构建起实现商品致命“飞跃”的市场条件。只有市场购销两旺,才能提高企业开工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收入,扩大有效需求,使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得到实现。这个问题本质上也是属于“拿钱买改革、买新体制”的战略调整范畴命题,达到协调改革和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事实上,我们近几年在政策上已经实行了一系列拿钱买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但是,不能不看到这些措施对“安定民生、启动市场”的效应并不直接,也不明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金融政策的新措施,以更大力度实施有利于“安定民生、启动市场”的举措。明显的有: ——提高城镇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够立即转化为市场消费需求。 ——建立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基金;建立无房户住房基金。 ——建立再就业工程基金。 ——建立农产品流通基金,开发农村工业品市场。 那么,钱从那里来?财政拿不出,企业、个人一时也拿不出又等不及,这样就要金融部门来考虑,能否用金融手段支持这些措施的实行。办法可以采取:财政发债、银行购买。用每年新增贷款中的20%,购买财政特种债券,用于举办上述事项的资金,使人民生活安定、市场得到启动、实现社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这样就有可能逐步进入良性互动轨道,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和效益也将得到改善。 二、关于当前国内信贷收支与外汇收支平衡策略问题 近年来,我国社会资金流通出现了微观资金紧缺与宏观资金宽松并存的格局,而且,这一态势有不断发展的势头。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高度紧张,难以为继,而全国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又保持顺差,存差高达4000多亿元。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又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增加了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难度。这样,就导致了企业资金紧缺,银行资金宽松;信贷收支宽松,金融收支紧张,多重矛盾并存,资金流通情况变得愈加复杂,使我们的政策选择陷入微观需求宽松,宏观需求紧缩的两难窘境。 对于这种情况,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带有普遍性的解释是:①国有企业自有资本严重短缺,负债率高达70~80%,流动资金95%以上靠银行贷款,在中央银行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贷款增长率低于同期GNP增长率,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债务利息负担越来越重; ②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居民储蓄大部分存入银行,银行仍然垄断全国信用,导致存大于放,资金宽松。由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是:降低存贷利率,分流储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增强企业内部积累能力。 我认为,要客观地认识问题的成因,准确把握宏观金融政策取向,就必须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运行格局出发,把国际收支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加进来,分析国内信贷收支与外汇收支的联动影响。 如果这一设想成立,那么引进“外汇储备”变量后,对社会资金“微观紧缺,宏观宽松”这一矛盾现象作出的解释就会正确而又富有理性。 年份 外汇储备(亿美元) 年增长率(%) 占用人民币资金(亿元) 1994 516.20 143.54,234.50 1995 735.97 42.66,1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