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经过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它在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在全国的对俄贸易和沿边开放中都占有了显著的位置。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一、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按其主体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本世纪20年代前的对俄贸易时期、20年代~30年代的对苏贸易时期、50年代~60年代的对苏贸易时期、80年代开始的对苏对俄贸易时期等。 20年代前的对俄贸易时期。这个时期从16世纪开始,主要是清朝与沙俄时代两国边民间的互市贸易。当时的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双方边界的卡座贸易(即两国官兵之间的贸易活动)。俄国官兵用马、牛、毛皮、玻璃换取我方的丝绸、布匹、烟草、糖、姜、椒等产品。二是沿边境线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与俄国哥萨克的贸易。俄国人用玻璃器皿、肥皂、鹿茸等交换我方的丝绸、棉布、烟草和酒等。中俄《瑗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废除了巡边制,中俄卡座贸易随即停止。但在这一时期,两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给予了边民互市贸易以公开、合法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贸易热点分布在海兰泡、绥芬河、同江、当壁镇和位于现在俄蒙交界(当时中俄边境)的边境站恰卡图(买卖城)。中东铁路通车后,转移到了哈尔滨。 20年代~30年代的对苏贸易时期。1922年西伯利亚和远东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后,苏联在黑河设立远东贸易公司,代表苏联办理商务。随即禁止边民互市贸易,视私人贸易为非法,但私下交易未断。日军侵入黑河后,1935年苏联远东贸易公司撤回,边境贸易逐渐停止。 50年代~60年代的对苏贸易时期。这个时期的贸易是在黑龙江省与苏远东地区的阿穆尔、。滨海和哈巴罗夫斯克3 个区(州)地方贸易部门之间进行的。同时,也有边民互市贸易。10年间,黑龙江省对苏联地方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4,767 万卢布,最高年份1959年达842.8万卢布,出口商品106 种,主要有大豆、玉米、小麦、生肉、肉制品、蔬菜、酒、服装、纺织品、工艺品等。生产资料占10.7%,生活资料占89.3%。进口商品100多种,主要有汽车、钢材、机械、金属制品、燃料、 木材、自行车、肥皂、毛呢等。生产资料占66.2%,生活资料占33.8%。 前三个时期的对俄贸易是在国家实行对外贸易统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主要形式又是边民互市贸易,而且地位又很不稳定,时有中断,所以它只对黑龙江省边民的生产、生活起到了调剂余缺的有限补充作用。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建国后才刚刚开始。但由于贸易规模过小,其积极影响远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说明的是,“一五”时期中苏签订的156项工程有22个项目布点在黑龙江省,涉及纺织、木材加工、造纸、 橡胶、冶金、机械制造(电机锅炉、仪器仪表等)、军工等多个行业。它虽然不是黑龙江省与苏联的合作成果,但它奠定了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的基础,对全省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龙头和骨干作用。 1982年以后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在国际形势逐渐缓和,两国关系不断改善的条件下,1982年经中苏两国政府换文,恢复了边境贸易。接着,黑龙江省对俄利用外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技术引进、国际旅游等也先后于80年代末期开展起来,很快于1993年达到了高潮。1996年以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方式主要包括地方贸易(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与俄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贸易活动)和边民互市贸易。1996年以后经过国家的规范和界定,主要包括对俄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两种方式。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虽有波动,但成绩显著。对俄商品贸易先后登上了10亿和20亿美元两个台阶,经济技术合作(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境内外投资)也很快地发展起来。1983年~1997 年上半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 1,216,487.1万美元。1984年~1997 年上半年累计签订直接利用外资项目194个,合同外资金额10,046万美元。1988年~1997年8 月底与前苏联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1,571个,合同金额216,020万美元,实际派出人数93,245人次。1989年~1997 年上半年, 共接待俄入境旅游者533,884人次,其中1996年160,535人次,为1989年的47.7倍。 二、机遇与挑战 (一)有利条件。 1.地缘优势得天独厚。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俄罗斯的边界段占3,045公里,是我国对俄的边境大省。 北部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毗邻,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毗邻蒙古共和国,南部以吉林、辽宁省为直接依托,东南部与朝鲜、韩国、日本毗邻,属于环日本海经济圈的沿岸地区,既可以内引吉林、辽宁的力量,又可以外联日本和韩国的资金技术;既可以发展与俄罗斯的双边合作,又可以建立和加强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多边联系。 2.两国政治关系日益成熟和稳定。中俄两国从1989年实现关系正常化到1997年,两国相互消除了核武器的对峙,裁减了边界地区的武装力量,完成了边境划界,并通过签订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在冷战结束,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步向多极化的条件下,两国基于自己长远的根本利益的考虑,而做出的战略抉择。这为两国发展经贸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两国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俄政局稳定,改革稳步推进,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外贸持续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经济出现稳定和回升迹象。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实力增强,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更为稳定和宽松。这都为我们扩大对俄贸易,奠定了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