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难点 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面临六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国有企业转轨难度较大。由于体制结构上的问题,多数国有企业的困难在加大。要在3年内使亏损的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必须下大功夫解决一系列牵涉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深层体制难题。现在不是像过去那样放权让利,使群众马上得到实惠,而是下岗,甚至要减少收入,所以难度较大。 2.加快金融改革与防范金融风险。经济转轨中形成的以银行为主体的投资融资体制没有大的改变,银行在发挥动员、分配资金作用的同时,也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风险向自己集中,这种过度集中的融资渠道在结构上就不易分散风险。但在金融多元化的改革和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也在增加。 3.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将会集中而突出。结构调整将使中国有一个面广、量大、相对集中的存量资源调整期,其中最棘手的是职工安置。加上城市新增劳力和农村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近几年中就业形势将是严峻的,而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又使人员安置和流动面临更多困难,影响社会的稳定。 4.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问题。新的增长点正在成为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要推动住宅商品化,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就要在住房制度改革、住房金融和住房市场培育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农村新的增长点的形成,则有赖于科技兴农,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增加附加值,使农民增产增收,保证收入的稳定提高,不再靠提价增收,其难度是很大的。 5.引进外资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国际大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战略性投资增加,成为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供过于求、竞争加剧的因素之一。国际贸易、货币、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正确处理好引进外资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正当权益: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角度,应尽早作出总体上的考虑和部署。 6.行政体制改革问题。现有的行政体制不改革,政府职能不按照新体制要求重新界定,人员没有适当调整、分流、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及其他一些改革是很难进一步推动的,但涉及到大量部门的安排问题,难度是相当大的。对此应有周密细致的安排。 二、1998年经济工作中的政策取向 中国信息协会专业委员会就1998年经济工作政策展望等问题进行了专家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概述。 (一)1998年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建议。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在提供的可供选择的3—6%几个区间中, 选择4%的专家占43%,选择3%和5%的分别占23%,还有10 %的专家认为应取6%,综合加权平均值为4.2%,即专家们认为199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控目标应在4%左右。 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左右。67 %的专家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应控制在4%左右,综合加权值为3.7%;87%的专家认为居民消费物价上涨目标应在5—7%之间,加权值为5.7%。 经济增长率为9%左右。从专家们的反馈意见看,建议1998 年经济增长率调控目标为9%的比例最大, 表明稳中求进应是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 固定资产投资率应为3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率稳中有升是近几年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事实,因此大多数专家认为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率应比32%略高一些,其中有39%的专家认为应在34%左右,综合加权平均值为34.1%。 财政赤字可稍有增加。由于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预期会加大,下岗人员也将增加,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1998年财政赤字(软)应保持上年水平或略有增加,其中41%的专家认为应有所增加,31%的专家认为应持平,也有28%的专家认为应继续控制财政支出,减少财政赤字。 货币发行为1200亿元左右,M1增长18%左右。关于货币发行的多少,各位专家看法分歧较大,有人认为应在1000亿元左右,也有人认为应不少于1400亿元,综合加权值为1200亿元左右。 (二)利用外资力度应加大,但引资要有所选择。 尽管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储蓄率较高,国内储蓄率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率较多,但外资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利用外资的看法,认为应有选择地利用的专家占70%,另有20%的专家认为应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持谨慎利用和注意控制利用外资的专家仅占10%。 (三)资本市场适度发展,股市规模适度扩大。 70%的专家认为应采取适度发展的原则发展资本市场,也有23%的专家认为应大力发展,只有1 位专家认为应谨慎发展。绝大多数专家(77%)认为1998年股市规模应适度扩大,应采取稳中求进的策略,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让民营企业享受平等上市的待遇,不宜盲目扩大股市规模。当然也有部分专家(20%)认为对扩大股市规模应持谨慎态度,3 %的专家认为应加速扩大股市规模。 (四)社会负担和政府过度干预是企业改革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