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并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标、方针和措施。全国各地目前都在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新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了及时反映各地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认识、新举措,以及各地在探索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时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近期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调查队对改革工作主管部门和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放手进行改革 各地普遍反映,“十五大”报告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论述,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十五大”精神,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等问题的认识有了一次飞跃。 1.冲破了“公有制经济就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传统认识的束缚。以前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所有制问题时,总是顾虑重重,缩手缩脚。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就在理论上为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铺平了道路。因此,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努力探索和运用公有制的不同实现形式,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国有经济在资产运营上实行低成本扩张,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进一步领会“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抓大放小”不是简单地抓好或放活几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抓大放小”应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一方面要把有限的国有资本调整转移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性的领域,而对一般竞争性行业和产业,依据效益优先和盈利性原则,减少国有经济的比重,放开让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将国有资产从分散的中小企业中逐步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转向大公司、大集团,从低效的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流动和集中,加快中小企业改革步伐。 总之,以往在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基本认识问题上,总是被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所困扰,无形中捆住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手脚,浪费了精力,甚至错过了机遇。十五大后,思想禁锢突破了,可以轻装上阵了,一切问题以“三个有利于”为准绳进行判断,敢于探索,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二、积极行动,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 十五大后,各地都把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行动起来,调整战略部署,推出新举措,迈出了国企改革的新步伐。 许多省认真总结前期改革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制定出了新的企业改革规划。如辽宁省拟定了《辽宁省三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施方案》;河北省编制了《河北省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三年(1998—2000年)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规划(初稿)》;河南省委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把我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决定》。 许多省还制定出一些具体操作办法。如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条例》、《关于扶持支柱、重点产业中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若干优惠政策》、《关于分离国有企业办学校、医院职能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实施再就业工程意见的通知》;陕西省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展我省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实施意见》。 许多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如: 湖北省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一年有转机,两年大突破,三年大见效。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如下举措: 1.放开手脚加快实施大集团战略。 2.放开手脚大力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3.按“三个有利于”精神,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个体、外资企业等经济成份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4.加快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配套改革。 辽宁省提出重点采取的七项“搞活一批”的措施是: 1.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机建制搞活一批。 2.通过加强班子建设、严格企业管理搞活一批。 3.通过“抓大放小”、改组调整搞活一批。 4.通过改造调整、择优扶持搞活一批。 5.通过减轻企业负担、增强活力搞活一批。 6.通过开发新产品、强化市场开拓搞活一批。 7.通过对外开放、利用招商引资、嫁接改造搞活一批。 北京市提出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一个体系,实现四个突破: 突出一个重点是以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在战略性调整改组上狠下功夫。 构建一个体系即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应首都特点的现代工业体系。该体系中包括五个要素:具有不断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具有体现整体竞争实力的企业组织结构,具有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资本运行机制,具有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空间和具有促进全市工业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