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头戏。从比重来看,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占社会保险基金的65%左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保险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养老保险的改革。 新时期以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十多个年头。在此期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们课题组在先后对四川、湖北、江西、云南、山东、辽宁、黑龙江、海南、上海等地养老保险改革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 本报告想就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时参考。 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情况 据统计,1995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50.06亿元,支出 836.47亿元,当年结余113.59亿元,历年滚存结余429.8亿元。基金结余年收益率为8.14%,略高于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其中,银行存款251.6亿元,占58.54%;购买国家债券90.5亿元,占21.06%;存入财政专户28.3亿元,占6.58%;动用59.4亿元,占13.83%。 到目前为止,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8758 万人, 离退休人员2358万人。近几年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已占到全部企业职工的76%,199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70多亿元,支出1030多亿元,历年累计结余570 多亿元。 根据有关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家债券以保值增值。从银行存款看,抛开银行存款的方式(活期、定期)不谈,仅从历年养老保险基金银行存款年利率与当年通货膨胀率的对比关系,就可看出其存入银行难以保值,更谈不上增值。在1985年至1993年连续九年中,有四年(1985、1987、1988、1989年)的养老保险基金各期存款利率均低于通货膨胀率,1985年和1993年三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也低于通货膨胀率,只有1990年、1992年的各期存款利率高于同年通货膨胀率。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即使全部按最长期限(八年)定期存储也难以保值;况且,社会保险基金结余部分除购买国库券、提留二个月准备金以外,剩下只能有很少一部分实行定期储存。1994年,银行支付给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保值帖补率逐月提高,1995年1 月的保值贴补率已达10.38%,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的款项不享受保值贴补, 表明存入银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的贬值速度加快。1995年以前的三年期以上国债都有保值,但养老保险基金购买的特种国债和三年期以下国债都谈不上保值。1996年,由于通货膨胀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养老保险基金的贬值问题有所缓解。但是,一旦通货膨胀率反弹怎么办?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考虑。 此外,我国的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的计息方式降低了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我国的银行存款和国库券都是以单利方式计息的;而历年我国零售物价指数是该年与上年相比的结果,即它是复式计算的。利息以单利计算,而通货膨胀以复式增长,这一因素加剧通货膨胀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贬值影响,削弱利率的保值能力。显然,单一的投资手段使养老保险基金根本上不具备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国家实行利率水平管制,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库券利率都是管制利率,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差,养老保险基金被剥夺了获取公正合理的以市场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这一部分收益被转让给了银行和国家财政。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严重,有时甚至达到两位数,因通货膨胀而造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损失巨大。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基本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为60%左右。而这一目标替代率是建立在个人帐户计帐利率等于工资增长率这一基础上的。个人帐户资金只有追求市场利率才有可能达到工资增长率,否则,个人帐户实际积累额不能达到目标积累额,国家最终要承担这种帐户的利率风险。解决以上问题唯一的出路是通过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投资,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否则,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在不远的将来将面对巨大的压力,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基金收入减少——缴费率大大提高——支付待遇困难的恶性循环中。 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关键在于优化投资结构 1.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多元化 在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不应以银行存款和国债为唯一投资方式,养老保险基金必须参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托贷款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根据基金的时间构成,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收益率。 2.养老保险基金构成分类 由于养老保险金支付上的刚性,养老保险基金必须有一部分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且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国家调整养老待遇,养老保险基金还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构成应形成梯级结构。具体来说,应形成以下结构: (1)具有高度流动性的部分。 用于支付三个月以内的养老保险待遇准备。这一部分是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第一准备金。 (2)具有相当流动性的部分。用于支付三个月以上, 一年以下的养老保险待遇准备。这一部分形成养老保险基金保证正常支付的第二准备金。 (3)具有中长期可用于储备并投资的部分。 这一部分形成养老保险基金应付即将到来的老龄化养老支付待遇的第三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