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的竞争日趋势激烈的条件下,在中国走向21世纪的关键时刻,大力推进教育科学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之举。实践表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愈来愈取决于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国民的综合素质,一句话,取决于是否真正把教育和科学抓上去。 文明之道 科教兴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个是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关系国民的政治素质;另一个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它关系国民的智力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也要十分重视提高国民的智力素质,这对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智力基础。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既受取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也受到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状况的制约。对此列宁讲的很清楚:“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4 卷348页)这说明,人的智力素质是人的政治素质的基础素质。因为, 只有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谈得上学习革命理论,接受马克思主义,才能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才能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创新进步。显然,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教育科学文化的智力基础。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其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农业社会中心资源是土地,农业劳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代社会工业资本是中心资源,大机器工业是发展动力。现代社会人力资本是中心资源,科技文化成为主要动力,也就是说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及其经过教育获得知识、才能,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统计资源显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分别是:小学为43%、中学为108%、大学为300%。在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文化对经济的支持力更加重要。为了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生产转变到集约型生产,必须切实把经济持续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这一点看,大力推进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障,是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第三,教学科学文化建设是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智力因素。“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是一条历史法则。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今天世界贫富的差距就是知识的差距。这一结论令人深思。以1985年为例,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文盲率分别为2.1%、38.2%和67.6%,它们的人均产值分别为8324美元、656美元和195美元。所以,重视教育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上创造灿烂的文化并建立发达的国家,否则就无法摆脱贫穷和落后,处于被动挨打之境。当今世界的经济、科学和军事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优势,就必须提高劳动者智力素质方面拥有优势。我们要从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大力推进教育科学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把包括国民智力素质在内的国民综合素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自从人类有了精神活动,教育便伴随社会进步得以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木;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事业正是“树人”的百年大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事业还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按照衡量各国智力开发的指标,我国的文盲率为15.88%,总人口中有文盲1.8亿人;入学率学龄儿童为97.7%、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分别为77.7%和42.6%;辍学率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达2.35%和5.38%,每年约有200余万青少年失学; 全国人口平均文化程度1995年为6.74年。我国1984年的文盲率是日本1970年的100倍, 目前的文盲率相当于美国100年以前的状况。因此,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丝毫不能放松的艰巨任务。“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邓小平) ——必须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本来就包括教育在内。一个地方,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的不完全。抓教育也要转变观念,改变视教育是纯消费性事业的传统过时观念,在全社会树立教育是全局性、优先性和关键性基础产业的新观念,切实在抓好教育发展上办实事,下实功。教育功能的显现具有“后发性”特点,因而容易使急功近利的人忽视教育,甚至以为“经济要上,教育要让”。这一类看法是极其有害的。应当看到,“生产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育是后天”,要以这样的战略眼光认识和抓好教育事业。全社会教育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任何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