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愈来愈着眼于人才的选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竞争已成为一个热点。市场经济呼唤着人才,造就着人才,支配着人才竞争,人才是市场支配的诸多资源中最主要最高层次的资源。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之争,而科技之争最终则体现在人才之争。在这种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转换经济机制的契机,大胆对劳动、人事、分配和培训教育等制度进行改革,用全新的观念造就人才,稳住人才,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是搞活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关键。 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解决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必须实现几个转变 一是人才观念的转变。人才资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它不损耗,不折旧,还会在使用中不断增值。就企业而言,要走依靠人才振兴、向人才要效益之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人才资源观,拥有人才就是拥有资本。其次要树立人才效益观,人才资源是一种能带来效益的资源。开发利用好人才资源,就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再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关键看他才能发挥得怎样和创造价值的大小。要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努力发现和选拔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那种忽视人这个活的劳动力资源,“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拓宽人才视野,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过去我们讲究人才,主要是求全才,考核一个人才,重点放在政治方面、职称方面、职务方面,年龄要合适,学历要高,等等,范围太窄。而在新的形势下,由于经济范围的扩大,经济层次的增加,人才的范畴也应扩大,除了上述几方面之外,更应该放开视野,选择多层次的人才,并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用大量的有一技之长,有能力,但不一定能达到各方面都好的人才上。比如对有一技之长,虽没有学历和职称,但能干实事,干事业,懂管理的人,应该将其纳入人才的范畴之内。而对那些虽有职称,有学历,庸庸碌碌,在岗位上起不了作用的人,则应进行相应调整。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要抓好人才的规划。要根据“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立足本地区和本单位实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要进一步调整用人思路,依据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高、中、低人才相结合,本地和外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尺度,不拘一格地选用各层次人才,建立起具有阜新特色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乡镇企业,要破除在人才问题上的农民意识,敢于和善于大胆引进人才,加快经济发展。 二是人才水准的转变。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是指令性的,自上而下层层下达,企业产品是国家统购统销,人人都端铁饭碗,吃大锅饭。这种制度对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只注重执行能力,忽视创新能力和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观念和能力。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人才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人才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入市场,这种体制对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就市场经济对企业各级领导而言,仅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就市场的复杂性而言,要求企业领导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富有创新能力,并能结合本企业、本部门的实际果断地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就市场经济的竞争而言,要求企业领导面对市场经济的各种挑战,要头脑清醒,应变力强,不失时机地把握市场的新变化,开辟新领域;就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而言,要求企业领导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使产品不断更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使产品在两个市场中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就人才配置而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负责人才资源的配置的统包统管,大包大揽,企业没有自主权,只是被动地接收人才,造成人才使用的不合理,人才资源的积压浪费与人才缺乏的矛盾并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呼唤着人才配置的市场调节,以企业为核心解决人才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政府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能力逐渐弱化,特别是现在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各种经济成份增多,政府的行政手段已经鞭长莫及。南方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在人才市场配置方面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向市场经济机制转变。在人才的流动政策、优惠待遇等各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机制。对外地的专科以上工科类自费毕业生,愿意长期投身于阜新经济建设的,我们都要积极吸引;并且要在住房、“农转非”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职称评定要根据技能和岗位的需要,由企业内部来评定和聘用,评聘分开,企业自聘,改革过去重硬件,轻软件,只要硬件够,不管实际水平高低的评聘方式。 二、解决人才问题的几点看法 1、在人才的引进上,变过去的政府行为为企业行为。 人才的引进、使用,重心要下移到基层单位。要使企业真正象抓生产一样抓人才工作,把它摆上工作日程。要改变目前上急下不急,人才工作在基层单位推着干,挂不上号的局面。我市科学技术“九五”计划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在我市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45%,到2010年,力争达到60%。要达到这一目标,没有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员队伍是难以奏效的。因此,要继续提倡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各用人单位要主动走出去,到市场、到科研院所、到学校吸引人才,同时要注意多关心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多挖掘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