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在实践中最璀璨丰硕的成果,就是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创造的世界童话——“一夜城”深圳的崛起。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深圳已初具规模,它进一步发展已不可逆转。但深圳今后的路如何走,它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将充当何种角色,起什么作用,这是处于世纪之交新阶段的中国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深圳特区功能作用的历史考察 探讨世纪之交新阶段深圳特区的功能定位,不能割断历史。考察过往15年深圳被赋予了何种功能作用及其在实践中发挥得如何,是认识深圳在新阶段功能作用的现实基础。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功能作用,体现在改革与开放两个方面,即开放的“窗口”与改革的“试验场”的作用。特区要发挥对内对外的窗口作用,是邓小平十年前正式提出来的,他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至于经济特区要承担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作用,建立特区本身就是一种体制改革的试验,具体到特区内部,无论早期的为实现以市场调节为主而进行的改革,还是在全国最早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区在15年间进行了广泛的深层次改革的诸多试验,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改革与开放又是紧密联系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是开放,开放不仅需要改革,多数情况下开放也就是改革,所以由特区作为改革试验场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从以上两方面特区的共性功能作用来看,深圳特区发挥得是最好的。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窗口”作用方面,1979年至1993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59.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兴办企业9326家,分别约占全国的1/8和1/15,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了外向型经济(1993年深圳特区出口总额达83.35亿美元,已超过上海而居全国大城市之冠),不仅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上海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幅射内地,服务全国,到1993年底,深圳与内地联合兴办企业6000多家,为内地进口和代理进口技术设备10亿多美元,转移先进技术、工艺配方等250多项,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其他特区。至于改革中的试验场作用,我们无须罗列15年间深圳所进行的无数改革,仅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大环节作个简要回顾。在企业制度方面,深圳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验,截止到1993年底,深圳已有较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183家,其中上市公司31家,它们基本上做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在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方面,深圳特区从一开始,市场的开放度就较高。商品市场的价格在全国最早放开,实现了并轨。要素市场中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是全国最早的,形成了人才合理流动和就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金融市场中无论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了根本性改革,特别是其中的证券市场的开创及其向规范化与国际化方向的努力,其贡献是不能低估的。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方面,作为地方一级,深圳的改革探索对全国来说也极为有益。比如深圳市政府在转换职能中较充分地还权于企业(包括人财物,产供销),不仅早就撤销了大部分专业主管局,最近更宣布实现无主管企业。在企业“出生”的问题上,深圳率先以核准登记制取代审批制,既使政府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又大大减少了孳生腐败的寻租空间。在宏观管理上,深圳主要依靠的也是经济手段(主要是经济政策,如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等)和法律手段(10余年间深圳发布了数百项经济方面的法规)。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深圳80年代以来一直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以企业效益、个人贡献为基础的按劳分配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自不待言,以“平常心”对待传统体制下属于禁区的资本收益,甚至股票市场上的风险投资收益。这种有利于激发多方面积极性的分配制度具有开创性意义。在社会保险体系方面,深圳从1983年起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于1992年建立起综合社会保障制度,对全国都很有借鉴意义。总之,深圳在探索建立新体制、形成新机制方面为全国作出了很大贡献。 深圳特区的功能作用还有特殊性的一面,那就是在政治上制度上承担的特殊任务。我们为什么要创办特区?当初最直接的动因在于发展当地的经济以改变在两种制度对峙前哨我方因普遍贫穷所处的尴尬地位。最直接的鲜明对比莫过于深圳与香港。香港被英国人侵占之前,与深圳同属宝安县,同样的人,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都差不多。改革开放前,富裕与贫穷的反差在两地之间是那样强烈,以至从1957年到1979年,发生了三次逃港大风潮。我们不应沉湎于对香港繁荣的特殊原因的分析而安于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在于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人民共同富裕。刚刚结束十年动乱的中国,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不可能各地齐步走都很快富起来,只能选择地理位置较特殊,有条件的地方先起步。这就是创办深圳特区的前期背景。在特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仅仅通过改革开放,调整发展战略与政策,生产力就能迅速发展,人民就能很快富裕,那还有什么比它更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深圳与香港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差距急剧缩小,精神文明则优于香港,不仅赢得外国朋友的普遍赞誉,而且使过去从深圳跑到香港去谋生的人不少已返回深圳安居乐业,应该说,深圳在这方面的功能作用发挥得不错,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二、新阶段深圳特区功能的充实与发展 中共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随着全国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确实存在着特区政策普区化的倾向,担心“特区不特”并非杞人之忧。然而,小平同志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正在实现之中,许多发达国家都还有它们的“特区”,我们的特区更是任重道远。所以江泽民前不久在广东考察时明确表示“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这三不变一贯穿为我们认识特区和处理特区问题定下了基调。具体到深圳特区如何贯彻中央的意图,确定自己在新阶段的功能地位? 从目前的情况看,仍然需要深圳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排头兵的作用。由于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运行机制的转轨是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名符其实的跨世纪工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深圳都可以在许多领域继续率先改革(包括已进行的改革需要深化和配套)直至率先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这种试验场的作用将持续到下世纪初。至于“窗口”的作用,虽然其他特区和开放城市也有,但毗邻港澳,特定的人缘地缘优势和逐步形成的体制优势等,都大大强化了深圳的这种“窗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