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国有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源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的缺陷和政企职能不分的状况以及由此导致的经营机制僵化,还源于国有经济战线太长,布局太散。由于后者的制约,单从企业微观层面入手进行企业改革,很难取得突破。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的症结是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为了使改革取得整体性突破,改变国有经济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必须对它进行战略性改组,同时相应地在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意味着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现有战线,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从而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 根据一些优势企业在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和由企业间协议进行的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上进行股份投融资和收购兼并活动的成功经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应当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这就是说,要依托在改革中已经涌现出来和将要陆续建立的优势企业,在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发挥资本市场在资金配置和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国有资本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和特大型的企业集团、从低效的劣势企业向高效的优势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战略性领域集中。 在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基础上,国民经济中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将得以形成。我们应当着力营造一种人人奋发努力,各种社会经济力量共同缔造我国的长期繁荣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的经济资源潜力,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十分重视,作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很多,加上国民经济总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处于复杂的环境之中,这就大大增加了改革的难度。现在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成为推动整个改革事业前进的关键和难点。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格局日渐形成的形势下,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国有经济适应新的形势,发挥应有的作用。国有经济改革的进度不仅将决定中国改革事业的成败,而且将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国家是否能够长治久安。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我国国有经济占用着约70%的社会经济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近年来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这种状况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它的整体效益的改善。当今的世界,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我国所处的亚洲地区,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开放,我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奋发起来,迅速改变国有经济的上述被动状态,增强整个国民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以保证我国具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而立于不败之地。 国有经济的不景气状态,是由三个层面的问题造成的:一是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收入结构的改变,国家拥有的资本愈来愈不足以支撑巨大的国有经济“盘子”。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通过银行将数以万亿元计的居民储蓄注入国有经济,但这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且有相当数量的流失,从而使得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不断积累。如果国家用发钞来加以弥补,就会增大货币系统中的泡沫成分,蕴育金融系统的潜在危机。二是从国有经济的分布看,由于国有资本分散于过多的企业和行业,国有经济的盘子虽大,单个企业资金却过少,以致不能实现规模经济,难于进行重大技术更新,因而竞争能力很差。与此同时,国家应予保障的领域却因财力分散而无法加以保障。三是从企业层面看,由于国有经济长期采取政企不分、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使它所掌握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改革开始以后,又片面强调对企业放权让利,这不但没有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重大提高,反而使收益与约束不对称的矛盾日益尖锐。所有这些,都使国有企业的亏损增加,效益下降。目前,明亏企业约占国有企业总数的45%,它们拥有二千万职工;潜亏企业约占30%,后者也拥有另外二千万职工。近年来,国有企业亏损增加很快,净盈利逐年减少。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占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比重,1985年为4.2%,1995年上升为 43.9 %。1996年1~4月和1997年1~3月甚至出现了超过100%, 即整个国有工业净亏损的严重情况。国有企业经济不振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是相互影响的,可以认为,国有经济的问题既源于国有企业体制的产权界定模糊、政企职能不分等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经营机制僵化,又源于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过散。以上两方面原因交织在一起,单独处理哪一个问题都难于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为了改变国有经济的这种状况,必须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同时相应地在国有企业中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改革取得整体性突破,从而使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的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得以按时完成。 一、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 从现实状况来看,国有经济问题的症结,是它在企业、行业之间的分布过于分散,战线过长,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据统计,截至1995年底,我国29.1万户国有工商企业的资产总额为9.6万亿元,其中近三分之二是负债(主要是银行贷款)形成的, 属于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占三分之一多。扣除个人、外资及其他人的股权,再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资产当中约有20%左右的非生产性(比如住宅、学校、医院等)资产,那么真正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有资本数量实际上不足3万亿。然而这不足3万亿的国有资本却遍及从饮食店到远程导弹生产等几乎所有的工商领域,分布于29.1万户工商企业之中。换句话说,平均每家企业能够真正用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资本数量仅有10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