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潮流,也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畴。没有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意义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保障当代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考虑后代人的社会保障要求;不要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太大的压力,不要以后代人的保障资源来满足当代人的保障利益。从横向看,在保障当代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要给后代人的保障留下充分的资源,不能“寅吃卯粮”;从横向看,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的承受力,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险业,特别注重发展老年社会保险和灾险风险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并且把社会保障纳入这一战略之中。《纲要》提出在“九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的奋斗目标是:“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农村劳动者各类保险覆盖面达到30%以上。”为此“要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由此可见,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它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稳定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精辟地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吹了,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所以他强调:“稳定高于一切。”要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当然需要具备许多条件,需要采取包括政治的、经济和社会的措施,其中社会保障是十分重要的措施。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已经并且将继续被国内外的实践所证实。应当看到,我国是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际上风云激荡,天下并不太平,某些西方大国并没有放弃遏制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图谋。在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原有的社会矛盾与新出现的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失业、养老、贫困等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有助于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第三,它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具有多种功能,除了稳定功能以外,至少还具有促进的功能。社会保障在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从而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如,社会保障还能够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而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和努力工作。 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许多条件,比如: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相协调、相配套;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作保障;必须领导重视、全民参与、贯彻落实等等。然而,最重要的条件是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运行机制的逐步优化。 首先是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关键是基金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而基金来源问题始终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社会保障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主要取决于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它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方面是拥有稳定的基金来源,并且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基金数量逐步增长,并且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但是,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远不是社会保障机构本身能够解决的。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社会保障基金才能源源不断,并且逐渐增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人均基金)不可能很多,因而基金及其保障水平必须与我国的国情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制约基金来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较多。主要问题,一是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大,基金积累和支出速度已经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尤其是养老、医疗保障支出大幅度攀升,国家和企业都感到负担越来越重。二是参加基金统筹的企业面不广,目前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并没有参加基金统筹。一个时期以来,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经济效益不好,甚至不少陷于“关、停、并、转”的境地。另外,个人社会保障意识比较淡薄,个人支付的保障费用比例太小。三是许多地方基金不能按时足额收缴起来,从而严重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转,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不能正常支付的局面。四是基金保值增值非常困难,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所得的利润往往低于通货膨胀率。五是有些地方无视国家政策规定,从地方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挤占挪用社会保障基金,造成部分基金的流失或使基金处于高风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