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度春秋,十番风雨,历史将“开发区大有希望”七个大字书写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开发区是当今中国最富生机的经济生长点,也在前进中一度形成过热局面;清理开发区,要求我们首先清理自己的思想,由此引出以下评述 “开发区大有希望”。 1986年,当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刚两岁的时候,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便挥笔写下了这七个遒劲的大字。 如今,这七个大字已经铺展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从北国边疆到南海天涯之角,大小开发区星罗棋布,遍于神州。 十度春秋,十番风雨,刚满十周岁的中国开发区,已经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富于生机的开发区,铺展于万里国土;而土地,则成为开发区的一张“王牌” 作为中国经济建设大面积的作业区,作为集中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造的基地,开发区以其世人瞩目的卓越成就,证明了它的强盛生命力。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牌子,矗立于沉睡千年的盐碱荒滩。1993年8月记者去采访时,那里已达到投入1元人民币,引进生产投资2.4美元,创产值2.65美元的水平。如今,这个开发区正朝着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100亿元人民币产值的目标进军。无疑,这是一个世界水平的目标。如今,天津、大连等几个较大工业城市的新增工业产值,几乎一半是由开发区创造的。开发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生长点。这里大有希望,因为这里富于生机,富于活力,富于创造。 开发区,铺展于万里国土,书写着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新篇章。正如国务院特区办领导所说的,土地,是开发区的一张“王牌”。 1988年,上海虹桥开发区拉开了土地招标的帷幕。这个开发区广泛、集中地采用了有偿提供土地的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把土地作为资产推向市场。六年来,以多种形式吸引外资,通过国际招标出让土地,为上海走出了新路。 如今闻名中外的江苏昆山开发区,谁会想到当年它是靠出让15亩土地使用权起步的呢?1985年创立时,这里资金不足,外商不多,是土地有偿出让的法宝,使这个县级开发区独一无二地靠自费开发进入了国家级开发区的行列。昆山人坚持土地“五统一”的做法,区内土地有偿出让率达90%以上,地价以每年30%的幅度上升。土地,给开发区的启动和前进带来了强大推动力。 开发区,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在实践中闯出了一条以地招商、滚动发展的成功之路,也使人们从资产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土地的价值,加速了把土地推向市场的进程。 开发区凭藉土地方得兴起,而一哄而上的“开发区”热浪,又淹没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人们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一件事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时,人们往往一哄而起,形成过热的局面。开发区的建设,也不例外。 1992年至1993年短短两年间,全国500多个城市(包括县级市),竟冒出了几千个开发区,规划面积超过了现有城镇建成区的总面积。巡行大江南北,圈地围栏比比皆是,“开发区”招牌应接不暇。记者驰车从福州到厦门的高速公路,竟要穿过8个成片开发区。 从沿海到内地,从省、市、县到乡村,层层划地,处处开发。名目繁多的开发区,有如雨后春笋,到处破土而出,一时难以统计。全国开发区总数,有的说有两千多,有的说有三千多,还有的说有九千多,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准。 开发区的热浪,淹没了大片大片的土地。1992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建设用地及耕地占用指标被突破,有的突破幅度相当大。据国家土地局对七个省的不完全统计,每个省的开发区起步面积都超过了30万亩,占用耕地面积在8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00%。 于是,建设占用耕地继1958年的7000多万亩、1985年的2000多万亩之后,1992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高峰。这一年,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达2400万亩。 用地失控,是同用地审批混乱、违法越权批地现象相伴生的。据1987年至1990年四年的统计,全国29个省市共发生越权审批事件29.3万宗。1990年初,国务院发出清查越权批地的通知,但当年仍发生越权批地事件2.4万宗。 1992年开发区热涌来时,许多地区纷纷下放土地审批权,使土地失控趋势达到了可怕的程度。据国家土地局负责土地监察工作的同志说,有的地方越权批地的比例竟达到90%以上。这些地是谁批出去的呢?政府官员。难怪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将名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改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官员”了。 土地的滥占,滋长了土地投机。在不少开发区,土地是靠压低征地费用圈来的,而开发区又以大大低于市价的所谓优惠价出让。这就给“炒家”创造了机会。低来高去,结果很大一部分的土地收益流入了投机者的腰包。短期内转手获利,甚至一夜间暴发。炒地风以此骤起于一时。平均利润已为许多人所不屑一顾,在炒风炽烈的北海市,有人估计一年炒丢了20个亿的国有资产。又有人估计,全国近几年来流失的土地资产有300亿元左右。 开发区热不仅冲击着土地的合理使用,也冲击着宏观经济的秩序。1992年,全国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7%,1993年又比上年增长124.9%。如此超高速的发展,无疑带动基建规模总量急剧膨胀,使交通、能源等瓶颈环节的制约日益加剧,进而形成投资需求拉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