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利用外资为主、集中兴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区域。利用外资的数量、外商投资企业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投资环境的好坏,而软环境在整个投资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至今已走过了近10年历程。整个利用外资的进程与投资环境的建设同步。开发区前7年为打基础阶段,集中力量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软、硬投资环境,同时举办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1992年实现战略转移,拉开建设格局,在更大范围内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目前已进入基础设施大投入,在更高层次上再造投资环境的新的历史时期,由此带来的是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招商引资呈现这样几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1、投资强度明显增加,项目规模不断增大。我区165个三资项目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投资额为500-1000万美元的有18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5个,平均投资规模为339万美元,平均协议利用外资额为222万美元,均超过了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均水平。今年1-6月份兴办的19个三资项目平均投资额734万美元,平均协议利用外资额为587万美元。 2、投资结构趋向优化,项目档次不断提高。在引进项目时,一是坚持与提高南通传统工业档次和附加值结合起来。日本帝人、东丽、西山纺织、八千化学等企业在开发区投资的项目投产后,南通开发区将形成中国最大的外向型纺织染整基地。二是适应南通市区产业结构调整,注重生产力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工业发展水平。近年来,我们加速推进前沿码头泊位的建设,一共规划了20多个千吨级到2.5万吨级码头,其中已建成投运6座,在建6座,今冬明春还将开工10座。大港口吸引了大项目,促进了大发展。开发区江海港区已成为华东地区原料油、成品油、润滑油、液体化工、液化气的储存、集散、中转加工基地。目前,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已开始向产业优势和现实的经济实力优势转化。 由于利用外资步伐的加快,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呈现跳跃式前进的态势。1992年和1993年两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三番,199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创利税2.8亿元、出口创汇1.2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2%、191%和79%,并分别超过了前8年的总和。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全区完成工业产值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1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7%;出口额847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7%。实现利税和财政收入,也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开发区已成为南通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总量占市比重进一步提高。 二 国际资本总是流向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集中利用外资的开放型经济区域,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就是影响投资行为的物质和人为条件,通常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地理位置、交通、能源、通讯、供水、供电、金融、市场条件、生活服务设施等;软环境包括投资政策、社会安定、经济体制、企业素质、法制保障、办事效率等。 论硬环境,我区比不上上海、大连、天津、广州等一些大型城市的开发区,但由于几年来实施“以软补硬”策略,提出建立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在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同样增强了对外吸引力,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1、行政环境 开发区虽然是政府行为的产物,但是应当建设成企业行为的孵化器。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超前试验区,在区域管理中力求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不采取老城区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发区管委会本着“小政府、大社会”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缩减办事程序,创造一个适合于外商投资的行政环境。 (1)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开发区与地方的关系。我们在1993年对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根据“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完善功能、加快发展”的要求,理顺管委会与企业的关系,使管委会能集中精力,行使区域政府管理职能,做到抓大事、抓根本、抓长远、抓重点,以完善开发区投资环境,保障企业自主权,创造一个宽松环境,促进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常经营为宗旨,发挥好规划、监督、协调、服务的功能。放手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实体。 理顺开发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形成管委会、富民港办事处、新开镇和中兴街道办事处三级三位一体格局,使管委会更好的总揽全局,围绕加快开发区经济建设中心,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创造吸引外资的完好投资环境努力工作。 (2)根据“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设置职能机构,做到事权一致,不强求与市上下对口。为实现有效管理,管委会中层干部实行职务聘任制,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机关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每个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实行工作目标责任的考核、奖惩。注重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优化软环境提供了保证。市工商、税务、海关、外运、各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公证处等也在区内设有分支机构,由区管委会实行统一协调,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