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众多看客的兴奋中,一集一集地照播不误,致使湖北有位张国光先生的“封杀”喧嚷最终成为了一种可笑的鼓噪。 笔者作为《水浒》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爱好者,十分惊异于“《水浒》研究专家”张先生对其研究对象认知的皮毛与偏狭。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水浒研究会会长”的张先生竟明察秋毫地发现了该剧主题歌《好汉歌》的所谓政治问题。其中“风风火火闯九州”、“你有我有全都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等句“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明显的副作用”之类句子,表述拙劣之至,未能体现出一点点专家的学术含量。 《好汉歌》赞美梁山英雄豪杰对封建王朝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造反精神,本与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风马牛不相及。《好汉歌》的基调和《水浒》原著颇为一致。鲁智深、李逵、武松等梁山好汉面对封建社会的恶势力,一个个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主题歌不这样写又该怎样写?按张先生的逻辑,是不是应该创作一首《良民歌》,并且安排一个女歌星媚语柔声地唱出:“皇恩浩荡,恩重如山,我们不乱说,不乱动,不造反,不捣乱,认真做人,维护治安……”这样是否就纯正无比,没有“副作用”了呢?“倘使文章能误国,兴亡何必用吴钩”(廖沫沙语)。当今那么多歌颂焦裕禄、孔繁森的“主旋律”作品,何曾使陈希同、王宝森之流感动半分?尽管报刊杂志上不时有文章披露各色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乃至买卖官职的丑闻,但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的贪官污吏仍如扑火灯蛾,前赴后继……张先生冲着隔靴搔痒的几句歌词,发那么大的肝火,是教书教迂了呢,还是别有所图? 笔者尤其不佩服的是张先生声讨电视剧《水浒传》的主罪,即所谓“选用版本不当”。但他的这一指责比否定《好汉歌》稍为沾边,因为它好歹进入了《水浒》本身,倒也引起我一点饶舌的兴趣。 《水浒》有三个版本,一个是施耐庵的原著,共120回。 一个是被金圣叹腰斩的70回本。70回本止于“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另一个是介乎两者之间的100回本。120回本记叙了宋江等108将被朝廷招安, 征讨辽国及田虎、王庆、方腊等“大盗”的事迹,最后宋江、卢俊义等人被朝廷毒死,梁山英雄烟消云散。100 回本只少了宋江征讨田虎和王庆的内容,保留了征讨方腊的内容。70回本以喜剧结束,120回本和100回本都是以悲剧收场。电视连续剧《水浒》采用的是施耐庵的原著100 回加以改编的。这就惹得张先生勃然大怒,声称“有人硬要坚持宣扬投降主义的100回本《水浒》而舍充满革命浪漫主义和英雄豪气的金本70 回《水浒》,这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如不迅速予以封杀,将谬种流传,贻害不浅!” 说实话,张先生的激动显然表错了情。 《水浒》的作者是施耐庵,而非金圣叹。 施耐庵呕心沥血写出120回本,金圣叹自作聪明,擅自砍去49回,使一部长篇小说有头无尾,“成了断尾巴蜻蜓”(鲁迅语)。张先生既然用社会主义法制标准来衡量《好汉歌》,为什么不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果之一的《版权法》,去斥责金某人对施作家的侵权呢?施作家的子孙后代如一纸诉状告到法庭,第一被告自然是金圣叹,这第二被告还能逃脱你这瞎乱起哄的张先生吗? 施作家呕心沥血写出120回, 金圣叹可以一斧头腰斩数十回没商量。照此办理,或许哪一天站出来几个女权保卫者要砍去描写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章回,罪名是污蔑了妇女;又或许哪里的动物保护协会站出来指责武松打虎的情节对宣传保护珍希动物“有明显的副作用”,应该立刻删掉;甚而至于一群球迷也可以痛心疾首地要求删去高俅的内容,因为他们确信丑化这厮就是影射了“足球文化”……如此一来,那可能就不是腰斩49回便能够收场的了。果真如此,一部《水浒》将七零八落,乃至趋近于无,像张先生这样以研究《水浒》为生的专家,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 显然,张先生是不会同意再有人去随意砍杀这只“断尾巴蜻蜓”的,因为他心中的偶像就是死了350多年的金圣叹。 张先生说:“金圣叹砍去120回本后的49回,使故事止于108将排座次,这得到我国所有美学家、文论家的认可,连日本史学家也称金圣叹使《水浒》放出万丈光芒。” 金本《水浒》如果真使“所有美学家、文论家认可”,那么张先生又何必愤怒地指责说:“对待水浒的态度,多少折射出一些学者对待古代文学名著的态度……”张先生话里的“一些学者”当不是一个两个,可见很多专家也并不赞成“断尾巴蜻蜓”的。事实上,在拍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直到《水浒》这四大古典名著时,就有大批文学、史学、民俗等方面的专家、权威在充当后盾。张先生笼统地抬出日本学者,更是可笑之举!南京大屠杀分明是罪证如山,可有的日本史学家就一口咬定是子虚乌有,甚至连日本的教科书也加以否认。可见日本学者也并不见得都是诚实之人。 张先生如此信奉金圣叹,使我们有必要弄清这位张先生的偶像何许人也,以及他为何要腰斩《水浒》? 金圣叹,明末清初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本姓张,名采,后改姓金,名人瑞,字圣叹。其人有才无德,既想充当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又常作出玩世不恭的举动,终于因为卷进一场“哭庙”、“抗粮”的风波,被清朝巡抚朱国治斩首。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说:“讲起清朝的文字狱来,也有人拉上金圣叹,其实是很不合适的……就事论事,倒是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