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艺术似乎从起始就确立了一种原则,即无论何种题材、何种样式,都要确保其严肃性,因此对文学名著的改编更是抱定了审慎严谨的态度。随着电视文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名著被改编后搬上电视屏幕,毫无疑问,电视可以使古典名著插上新的翅膀,古典名著可以为电视屏幕增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它们之间的有机的艺术联系看来还没有完善,甚至可以说,这种探索才刚刚开始。 一、怎样理解改编 改编是一种创造,文学本身就是以对现实或历史的改编形态而存在的,从历史现实到神话、史诗,从民间传说到说书,从故事传奇到戏剧、小说,改编无处不在。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在成书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原有流传故事作基础,然后才有个人写作,它们都是对原有文本的改编。四大古典名著是我们民族公认的小说艺术精华的凝结,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不是封闭性的完结,而是带有开放性的起点,是下一个艺术样式突围的先兆——单是《红楼梦》的各种续书就已达30余种。以此而论,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它们给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撷取源泉和再创造的可能性。由于对任何文化遗产的接收都不是无条件的,古典名著像封建时代的所有文化遗产一样,既保留着人类生活所具有的永恒价值,也不可避免地烙刻上那个时代特有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这就决定了新一代艺术消费者将重新接收文化遗产,重新选择他们自己的接收方式。所谓重新选择,即必须搭载上今人要传达的东西,并通过今人认可的途径。改编的本质排斥一程不变的思维模式。 改编遇到的第一个关隘和最后的目的都是观众。观众往往有这种倾向,即对自己赞同的信息有所偏爱,拒绝被动、盲目地接受某些观点,而是接受可信和有价值的部分。观众对原创电视剧与改编作品有不同的心理期待,这种心理期待在对名著的改编上表现得更为强烈。这种期待对编导者是一种限制和压力,他们不仅要面对原著的已有成就,而且要面对广大观众对这一成就的不同理解与认识程度,还要契合当代人潜在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倾向。 电视剧表现手法之丰富,与作为语言艺术的小说相比较,个人写作的垄断叙事话语模式已不复存在,集体创作不可避免地带入“多声道”意识,而且操纵摄像机的人们也都具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他们必然受到生存环境、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的制约。小说按照线性时间依次展开的描写、议论、抒情、叙事很可能被电视剧作表现在一个瞬间镜头里;另外,小说人物的一句话在屏幕上可以被演员用多种语气和辅助性表情加以不同地表现,甚至完全改变其含义。这一切都说明在不同艺术的表现手法之间必然要作不同的调整,每种艺术样式都有其它艺术样式的表现力所难以企及的区域,据此可以说,完全忠于原作是不可能的。 二、四大名著的改编 电视剧对古典名著的改编,最早是山东电视台的《武松》,它截取了《水浒传》中有关武松的素材,将其改编为一部三集电视剧,分别讲述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和血溅鸳鸯楼的故事。改编依据所有民间艺术对武松这一形象的认同,保持了他英武正义之气和英雄侠义之风。在电视剧中,玉兰姑娘的形象有了很大改动,改变了她在原作中因与恶人同谋而遭贬斥的坏女子的性质。但这次改编基本属于局部“移植”,不是针对原作整体来进行的。因此它更类似于古典戏剧中的折子戏——由于选取的部分原来就比较精彩而易于获得成功。《武松》剧的成功又引发了后续的《林冲》《宋江》《晃盖》等,类似的情况还有从《三国演义》中截取改编的《诸葛亮》、《关公》,从《三言三拍》中选择改编的《苏三》以及从《聊斋志异》中选取改编的《葛巾》等,它们大都不涉及原作的整体结构和多重主题等棘手问题,尽管可以避重就轻,从容而成,但它们还多是拘于图解、再现原作的人物形象或情节片段,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做法在电视剧改编的初期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最早接受电视整体性改编的是神魔小说《西游记》。原作是部带有非凡的想象力、充满鬼怪妖精、具有瑰丽、诡谧特色的小说。孙悟空是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形象,他的性格代表了一种心灵的自由,他的历险故事象征着磨难对一个人的肯定,而他能在神魔与人世间腾云驾雾、出神入化以及七十二变的绝招等,在小说里借助文字的魅力可将读者带入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如果将其转变成直接的、动态的视觉艺术,并且再现原作里各种神魔形象都具有面具化的视觉特征,电视剧的创作对其“形”与“态”的塑造都是个重要问题,这不仅需要凭借完全物质化的高科技手段,而且是对后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全面挑战。这部电视剧的改编原则是力求忠实于原作,几乎保留了原作所有的结构框架和情节内容,在表现形态上则以演员的形体作为塑造形象的物质手段,以近可能多的实景展现环境。80年代初期,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刚刚起步,表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舞台表演的影响,演员的形体和语言多有夸张倾向,这在同时期许多现代题材的剧目中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以这样的起点改编古典名著,选择《西游记》实在有些侥幸。因为以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该剧的角色基本都属于类型化形象,“形似”是人们首先关注的中心,这也一定程度地忽略了对表演艺术的精细要求,遮盖了当时表演上的不足;同时早期电视剧技术手段的薄弱和粗糙,也给剧作留下了诸多的遗憾,创作表达的间断、表现力的不足,如同语言艺术的“辞不达意”,当然就更谈不上重新解读和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