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挺立潮头》的问世,再次显示了翟俊杰的导演功力,因为现实题材的电影难拍,工业题材电影更难拍,改革题材的电影尤其难拍。而翟俊杰不负众望,把握时代脉搏,以饱满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激情,生动表现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故事。 迄今为止,拍摄比较成功的同类型电影仅有两部:一是《血总是热的》,二是《共和国不会忘记》。连同《挺立潮头》在一起,三部电影都是通过写人——工人阶级——改革的主体来“图解”工业领域翻天覆地的改革变化。从客观效果看,这一创作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在《挺立潮头》中,导演没有从正面去描写主人公,而是独辟蹊径,通过他的家去折射他的事业、人品和情感。影片在塑造厂长徐振海时,出现了他的八旬老母与默默操持家务为夫分忧的妻子。徐振海奔波一天,晚上回家却不忘为老母洗脚,在得知企业因为产品价高而大量积压滞销时,文化不高的老母却说了一句纯朴的话语:“我的傻儿呀,没听说,哥仨卖菜,谁的便宜好卖,精打细算,没个不赚”。老人的话道出了市场规律,更加印证和坚定了徐振海转换机制这一重大举措的决心。显然,这一情节设置远比坐在会议室里进行枯燥的理论分析或沿袭以往的创作套路、让徐振海慷慨激昂奋臂疾呼要生动得多、贴近生活得多。 改革何其宏伟,又何其艰难。对于“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改革方案,如果只是徐振海一句“党委已经通过了,不通也得通”,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那就未免太简单化了。《挺立潮头》中出现了一个平日伪装得极为纯朴忠厚、实则是个接受巨额贿赂的材料处处长,与之对立的是表面能说会道、爱出风头的肖科长。他受徐振海的感召,是位改革的拥护者和坚决抵制伪劣原材料进货的实干家。材料处处长对成了“拦路虎”的肖科长嫉恨不已,甚至勾结不法商户对肖科长进行诬陷与迫害。通过这两个人物的纠葛,增强了影片情节的曲折性与观赏性,更重要的是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片中材料处处长外憨内诈,肖科长不拘小节甚至让人讨厌却内蕴正派,这样真实可信、鲜活跃动的人物无疑符合观众的审美取向。 《挺立潮头》中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正面形象,如青年炉长万林与老车间主任黄遂河、女总会计师潘亚君。这些人物各具特点,各具典型,又无不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从而形成了一个丰富的人物画廓,无疑会受到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