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化内质的美感与情愫——《惹事生非》漫评 雷涛 由一串串的笑声引发出来的新时期农村文化内质的美感与情愫,使包括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和影视工作者在内的观众在审视心理与审美情趣上产生了趋同与共鸣。一年一度的政府华表奖评选结果表明:西影新片《惹事生非》作为唯一入选的农村题材影片获得1997年度优秀故事片奖是当之无愧的。 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十分复杂:村长王长安是一位实心实意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农村基层干部,只是由于有人随意将一只鳖挂在了他家门拴上忘了拿走,便引出了一次又一次的误会、猜测和悬念,便有了一个接一个的有趣情节与诙谐细节,便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的文化心理波澜与思考。观众在欢快的笑声中强烈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农村新生活的鲜活与丰厚;感受到了商品经济中人际关系(当然包括领导与群众的关系)的深刻变化,感受到了农村新的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产生一种浓烈的时代文化的冲击力。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拍农村题材的影片就要体现一个“土”字,似乎越“土”越好,这种看法显然有过时之嫌,导演在执导《惹》片时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片的地方就在于,它既体现“土”的东西,更着意突出了一种新的文化感。主人公王长安夫妇由见鳖生疑、困惑无措到望鳖有趣、索性吃鳖;由吃鳖惹事、鳖事生非,到险象环生、“鳖”浪跌宕;由人回事明、鳖案大白,到正本清源、皆大欢喜,导演正是将这条主线处理成了透视农村文化的X光线。村长夫妇因鳖而经历的一个个事件,与其说是生活中的误会和冲突,不如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反衬与交融;村长夫妇在“文明十星”先进村中对围绕因鳖事而引发的事件的认识和处理,无不让人感受到一个全新的文化信息以及人们文化心理、文化素质、文化价值观的悄然变化。 为了增大这种文化美感与情愫的力度,导演在细节处理上也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尝试。更有意义的是张文书播放迪斯科音乐时情不自禁的陶醉状、旺旺抱着一串辣子跨门坎时听到现代音乐即兴表演的情景、在田园山坡上牧牛的孩童也以现代音乐为鼓点扭起小屁股很老道地舞之蹈之等细节,巧妙地表现了古老的农村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农民的文化生活情调正在向新的品位前进,新型农民的审美情趣正在骤变。 俗话说:“喜剧就是错位”。错位就是歪打正着,导演在处理广播站这条副线时,所精心策划的村长与张文书的错位“戏”,均以村上的文化生活为由头进行铺垫,使得村长长安对张文书又气又爱,也使这两个人物血肉更加丰满,人情味更加浓厚。透过诸如以辣子串为舞台唱戏和插放模拟打雷音乐时的曲折故事,观众的时代文化情怀也就自然浑厚起来了。从电影的欣赏性和娱乐性上讲,因错位能产生一种快感和喧泄就是成功。而《惹》片给人的快感与喧泄是出于时代文化内质的美感与情愫的,这不能不说是该片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