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影摄影机和录像设备来形象地纪录和保存人类学的田野资料,大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只靠口头和笔头搜集记录田野资料的传统做法,为田野作业开辟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天地。但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的影视人类学,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据一些影视人类学者的见解,认为人类学电影是“电影语言和科学的严肃结合”(J ·尧奇Rouch)。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特点的表达方式, 主要是运用具体的镜头画面的有机组接,以表现视觉形象内容的一种艺术方式;作为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的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也有其学科所确定的特点。人类学和电影相结合,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这种结合当然要体现出二者自身的特点和优长,才能相得益彰,如果只强调突出某一方的内涵而不顾及甚至损伤了另一方的特点,则这种结合至少是不成功的。有的学者认为,“民族学电影就是用影视手段来表现民族学原理的影视片”,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K·G·海德Heider)。关于影视人类学的定义,有过许多争论,目前影视人类学比较倾向于不要急于下定义,主张“其边缘性的状况能够持续相当一段时期,使得这一年轻的学科不至于落入固定僵化的学科规范之中,或者不至于发展成枯燥的官僚主义学科。”(注:Rouch,Jean:"The Camera and Man", See pautHockings Editor:"Principles of risaul Anthropology", Secongedition Mouton de Gruyter 1955.P.97:P.16。) 一 一个多世纪来,人类学领域里虽然先后出现了许多学派或流派,充斥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争论,但是,对于影视人类学来说,我们必须知晓和掌握的是当代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人类学出现以文化的观点来观察研究人类行为的理论。人类的行为虽然以生物性为基础,有着许多作为人的共同的属性,但是也存在着大量的因为社会的、文化的或环境之不同而形成的相异性,这些都是属于观察研究的范围。文化人类学表明,不同的文化对于行为和性格的塑造差异很大。当代人类学家在这些异同中探求文化的模式、变迁的规律,给予科学的解释,是研究的主要层面。当代人类学对于文化的参与观察研究具有“全貌性”(holistic)、“透视性”(perspective)和“解释性”(explanatory)的特点。因为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犹如一个历经了漫长岁月的复杂机体,其中各个部分是环环相扣接的,欲了解某一社会或文化,就必须从它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研究,以取得一个较为整体性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要求观察者跳出自身的“母体文化”的囿范,用客观求实和平等的态度看待其他的文化和民族,不管是何民族或种族,也不管他们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与程度,都不带任何偏见地平等对待,找寻其中的异同以及文化的通则(nomothetic ), 这种称做“跨文化比较方法”(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 method)是当代人类学文化观的一大特点。这种文化观和研究方法主要是体质人类学家们通过人类进化的大量研究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即基于世界各种族、各民族在体质、智力和创造性等方面,具有人的本质上的一致,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我们的任何观察研究,必须毫不犹豫地全面彻底地清除一切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 文化人类学家倾向于认为,人类的行为模式是由许多风俗习惯形成的,而社会人类学家则倾向于由众多的人际关系所组成。文化人类学比较注意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如何形成又如何传递给下一代;不同的民族或群体如何进行不同人群关系的整合;人们是如何产生众多的超自然的观念和信仰来希求他们想得到的东西。从这些不同民族行为模式的比较研究当中,我们发现,每一个文化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不同的民族,早就各自形成了一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每个民族都有价值选择的方向,即“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 作为各自行为取舍之标准。因为标准不同,行为才各异。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几乎都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化整合的丛体,而每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多是非常看重的,也是属于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当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所以欲了解和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行为,只有用该民族自身的观点和价值取向去观察了解才有意义,如果轻易采用别人的或其他民族的观点和标准去观察了解,就不可避免地经常会产生许多的偏见或误解,这就是文化人类学家说的“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的观点。 当代人类学家已认识到,每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完整系统,在我们自己的文化系统之外,世界上还存在着众多的文化系统。我们可以讲习惯于哪一种文化不习惯于哪一种文化,但不可以说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他人的文化是最不好的。我们不应该根据自己文化的好坏标准来评判他人的文化。文化都是从各自的环境、传统和深厚的生活土壤里世代生长出来的,它们适用于本民族的生活。因此,在不了解他人文化发生的背景条件及其文化本质的情况下,硬要把自己文化的一套东西作为“先进的”、“优秀的”强加在他人的文化之上,这是相当危险的,值得深思。对于各民族文化采取科学的客观的平等态度,这是当代人类学提供的和异族异文化相处之道的基本观点,被视为是对于文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文化的差异古来有之,是客观的存在。当代人类学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不断增进对于全人类文化和行为的异同的了解过程中,既要了解他人的文化也要了解自己的文化,通过知己知彼的比较方法,懂得了别人的和自己的文化,才具备对异民族异文化进行阐释的资格。此点对于影视人类学的理论建设尤为重要。 当代人类学正处在一个充满了文化撞击和文化震荡与变迁的世界性潮流之中,文化上的共同性在逐渐增多和加强。这一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已愈加地明显。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分化又不断重新组合的世界,原始社会的遗存几乎荡然殆尽;西方的殖民地正在全面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和民族;前资本主义的民族与社会纷纷进入发展中的阶段,皆以不同的方式从传统型社会朝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往日传统社会的关系正被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关系所取代;民族意识的成长,不断出现为自身的权益而采取激烈的独立化运动,备受歧视的种族、民族、阶层和妇女,成为这类独立平等运动中的一部分。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处在重新调整当中。面对着如此剧烈变动的时代,人类学的传统理论已经愈加显得不能适应了。人类学究竟应该怎样地去观察、描述和分析日益混杂不清的文化?怎样对待那些业已散碎变异了的理论呢?一些学者们提出,需要立足于当代和未来,创立新的观念模式,重新认识和估计现今变化着的世界,人类学的研究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见解,呼唤一种新型的能够反映当前不断变化着的世界的民族志的描述,这就产生了一种构建当前人类学的尝试,这个问题至少在本世纪70年代就被提出来了。我们认为,跨世纪的人类学既需要发展,也需要继承。影视人类学的建设与发展和人类学的趋势汲汲相关。我们需要关注当代人类学的各种探讨及其发展动向,并且通过影视人类学的实践从一个方面来帮助推动当代人类学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