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电视的共同点是很明显的,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段几乎全都可以搬用到电视艺术中去,电视文化影响社会的图像方式,就来源于电影的“视觉世界语”(马尔丹语)特性,因而,“影视合一论”者的美好愿望至少具备了历史趋势的可能性。问题是,在现阶段的文化急躁中,影视各自独特的文化形态不小心就淹没在囫囵吞枣般对影视粗俗认识的呼啸声中。 一 影视的文化比较首先体现在其发生原理和文化实验性上。 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的开篇就提到了包括图像艺术在内的造型艺术产生的原因,即木乃伊情结:“如果用精神分析法研究造型艺术,就可以把涂防腐香料殓藏尸体看成是造型艺术产生的基本因素”;“从雕塑艺术的这种宗教起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原始功能:复制外形以保存生命”, “用形式的永恒克服岁月流逝的原始需要”〔1〕。随着人类感受能力的不断增强,图像艺术也就不断发展着,从静到动,从二维到三维、四维,从绘画、雕塑到摄影,直至顺理成章地出现了电影电视,这样的过程就成了电影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心理依据,也证明了电影以象形的方式直接思考现实的最初的发生学意义上的心理动因。 同时,我们也发现,浸淫于历史心理中的电影发生,能够对照性地自我反思和检验,不自觉地进行了有趣的文化实验,因为电影的发生发展条件和其他艺术恰恰相反,有着令人羡慕的单一源头的纯洁性,人们可以凭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接受和碰撞电影时的不同心理反应,验证这种文化的世界性特点。与电影相比,几乎所有的古老艺术的诞生期,都湮没在人类黎明期的混沌当中,难以稽考其最初的形态,但电影却有着非常明朗的发展史,在人类没有任何电影审美经验的情形下,这一陌生而独特的文化的优越性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单一源头的朴素的图像表达方式最易被人接受,电影成为最易流布的艺术,成为最能直接激发人们情感的艺术。艺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就曾提到,电影发生的事实之一就是“由电影所提供的愉悦最初并非出自某项特殊材料的客观兴趣,更不是产生于把某项材料塑造成形的审美情趣,而纯粹是因为人们感到眼前有些东西生龙活虎地动起来的这种印象所激发出惊喜之情”〔2 〕。 这种“惊喜”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初见电影的观影者身上。 在1897年9月5日出版的上海《游戏报》第74号上的《观美国影戏记》一文中,就留下了电影进入中国后的最初反应:“……观毕,因叹曰:天地之间,千变万化,如蜃楼海市,与过影何以异?自电法既创,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穹之秘。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像,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3〕 相比较而言,作为信息文化高度发达的结晶,电视自身在本源上没有独立性,只是传送图像的广播通讯方式,是广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广播的发展和延伸。当1928年,无声电影和有声广播相遇,后者获得图像成为电视时,电视就已天然地丧失了它的文化实验性。当80年代,电视新媒介时代开始时,电影的图像——影像语言的文化原则早已深入人心,无法更改了。但电视以其不可阻挡的文化渗透力,覆盖了人类生活,成为社会文化中重要一翼,成了不需要辩护的新型社会力量。阿·A ·伯杰还列举了电视文化的经典性的积极一面,比如电视提供了人们所希望的东西,电视是了解世界的窗口,电视有助于传播,激励人们上进,改变了政治,安慰了许多人,电视有助放松,教育人,了解新产品等等〔4〕。 从某种角度看,失掉文化实验性的电视,却获得发展实验性的机会,以更加高级的方式替代了电影,联系着电影。波兰人K ·扎努西的理解很准确,他说电影艺术的帝国大厦已不复存在,但“仍然统治着整个文明世界,并以电视的形态实现着这种统治”〔5〕。 这可以从目前很热门的影像文化概念的确立看出端倪。电影的文化实验性意味着人类精神生产符号经历了口语(书写)、印刷阶段,进入了光电视听阶段,而电视文化的崛起则造就了以泛画面为核心的影像语言的确立。影像语言以经典电影的蒙太奇手段为思维原则,据说已成为现代大学生六种必备语言训练之一(其他5种为母语、外语、电脑语言、人体实践语言、 音乐语言),并进而形成了以电视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录像、多媒体、磁盘、有线电视、电视电影等一切有影像(也称视像)性质的影像文化系列,与书写文明共同分享文化表现空间。影像文化的成功占据,实际上就是电影特性和电视现状的成功融合。 二 在60年代的美国大学中,不少学者固执地认为电影是高级精英文化,而电视是低级的大众文化,电视没有权利和机会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这种认识上的影视分野,从现在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艺术文化和媒介文化的区别。当代著名的影视剧女导演黄蜀芹提出的“拍电影要有人类意义,拍电视要有社会效应”〔6〕的观点, 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证明了这一观念的存在。有趣的是,作为艺术文化的电影,本身也具备了媒介性,它与电视的比较,有时就是媒介优势的比较。 一般看来,在媒介功能上,电视是最优越的。报刊是文字媒介,广播是声音媒介,电视兼有画面和文字,并以叙事和戏剧的形式直接诉诸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形象,传递着大量的信息。但仔细揣摸发现,电视并未将风光占尽,每一种媒介都有可能体现自身独特的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显然,电视时代的电影的媒介优势不容小觑。电影曾是电视称霸之前的最重要文化传媒,其魅力就来自信息传递诸环节的艺术性。具体而言,包括了信息发布者(电影编导制作人)、信息载体(银幕)和受众(电影观众)三方面体现出来的艺术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