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向结构、层次改革的深化,以及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体制的需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地位不断提高。农业战线的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这是中央领导同志所反复强调的。 1995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江西、 湖南农业后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到农民群众渴望掌握农业适用技术,而农业科技服务同这种需求有大矛盾时,指出:“必须上下结合,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尽快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农业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培养出大量急需的初、中级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之后的几年, 江泽民总书记对此每年都有重要的讲话和指示, 特别是1997年江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切实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这里指的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当然包括农业职业教育在内。可见农业(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地位之重要。 江苏省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农村全面教育体系改革的试点,取得丰富的经验。为了及时了解农村、农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指导教育司的工作,我们在江苏省进行了为期12天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业(村)教育的若干新动向 1.农业的干部教育、农广校教育、绿证培训及农业职业高中受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地方舍得向这些教育投入 以淮阴市洪泽县为例,1997年县委决定借助农干校、农广校、农函大及与高校联办的中专班3年内使所有的村书记和干部均达中专水平, 其中50%要达到大专水平。经过调查了解,这个县之所以对农业干部教育如此重视,主要是:(1)基层班子建设的需要;(2)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乡镇企业)的需要;(3 )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淡水养殖业对人才的需要;(4)推广农业新技术的需要。 尽管这个县经济状况还是“吃饭财政”,但是县里仍然每年拿出相当数量经费改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据了解,1997年6月在海安召开省职教工作会议后, 江苏省教委对职教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职教,省政府每年投入5000万,主管部门和地方均按100%和50%匹配。江苏省的绿证教育虽然仍在试点阶段, 但调查组所考察的洪泽县、常熟市和昆山市,县里对绿证培训均极其重视。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县、乡两级干部有这样的认识:“因为人多地少(人均只有六至八分地)耕地资源十分珍贵,因此只能发包给有技术、能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的绿证持有者来种。”受训对象主要是种养大户和村干部,严格按照绿证要求进行集中和分散培训。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培养“永久牌”农村人才,从而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益。 2.江苏(尤其苏南)农业现代化对村干部、种养大户以及科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江苏省已提前完成“农村扫盲”和“普九”两大任务,并提出在本世纪末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70%。目前农业劳力的平均受教育数全省为7.4年,苏南早已达到7.8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干部、种养大户和农技推广人员的科技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以地处苏中地区南部的海安县为例。该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可由以下5 个指标清楚地得到反映:(1)产棉乡基本实现“双膜化”;(2)小麦(半)精量播种率达70%;(3)麦、稻、棉全部实行“无草害工程”; (4)粮棉油综合种子统供率88%;(5)小麦、玉米和水稻亩产水平分别达300、400和550公斤。该县农业系统近年来下大力气培训农技人员。 目前县、乡两级的农业科技人员269人中,60%的已有大专以上学历。 苏南的苏州地区,种植大户一般承包150至200亩田,由于单产水平不同,年纯收入在7000元至7万元不等。 总的看虽均比在乡镇企业收入高而稳定,但差异亦很大。因此种植大户均特别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县、乡也有明确的要求,只有有技术、受过绿证培训的农民才有资格当承包种田大户。 3.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的概况,苏南地区农业产业化面临的困难 1997年8月,在连云港农业产业化会议后,全省筹建100个大型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集团,其中30个由省政府直接抓。包括现已具相当规模的连云港如意集团,徐州维维集团,徐州大地集团,镇江龙山集团等。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外资合作项目近年迅速增加,全省现已达800 家,协议利用外资8亿美元。其中大量的是农副产品加工、出口,有100多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总的趋势看,由于原料基地的优势,目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人均耕地相对多的苏北地区优于苏中,苏中又优于苏南。加上苏南地区由于多年来的乡企(“苏南模式”)同农业无甚关系,因而目前在农业产业化方面面临重重困难。大体上,江苏的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海安为例,该县养禽业久已闻名全国,即在1982年前后已有“百万雄鸡下江南”之举,现年出栏肉鸡已达4000万只,是当年的20多倍。尽管已经起到支柱产业的作用(农民收入方面),但是从良种、饲料、屠宰加工、流通、技术服务方面,至今仍处于“遍地开花”局面,没有能够形成强大的产业集团。又如高邮市的双黄咸鸭蛋全国闻名,又有高邮湖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至今亦未形成“成气候”的养鸭产业集团。正如省农业厅在调查盐城、南通市的报告中所说,“农业产业化尚停留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刚刚迈出建原料基地的第一步,对如何向开拓市场、促进流通以及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更深层次的发展,还缺乏整体思考。”另一个动向是由于1997年江苏省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放慢,各地都把农业产业化作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省里要求苏南、苏中和苏北农民人均收入1997年分别增加500、400和300元, 但实际仅实现增200元左右,特别对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已达5000元以上的苏南地区, 面临乡镇企业不景气,更急需在农业产业化上寻找出路。海安县的农业产业化规划提出,到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新增部分40%以上要来自农业产业化。反映出地方对农业产业化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