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多边合作框架,旨在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高水平互联互通,整合全球资源,重塑全球治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打造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教育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和根本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文化具有多元性,在“五通”之中,民心相通是根本。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发展任务,提升跨文化教育质量,已势在必行。跨文化教育注重文化理解,以及不同优秀文化成果的相互借鉴,增强学习者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理解,培养跨文化能力。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开展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服务企业“走出去”等国际化活动的内容不断深化,跨文化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成果不断显现,但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及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需求相比,高职院校的跨文化教育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强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人才,对于高职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形成了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毕昇工坊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品牌。未来,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的功能将愈加凸显。 (一)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任务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丰富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价值体系,使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目标导向更加鲜明,现实依托更加坚实。高职院校应将人才培养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任务,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既具备中国立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具有国际视野;在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别国文化尊重和开放的态度,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增进在异域工作场所中沟通与合作;深化学生对行业标准、管理模式、工匠精神等的理解,实现科技、工艺创新;熟悉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等,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优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服务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通过跨文化教育向世界各国推介中国技术与中国文化,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为沿线国家培养熟悉和了解中国、“知华”“友华”,能够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作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以“育人为本,人文先行”为基本原则,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加强青少年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高职院校师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了解其他国家政治、历史、文化,具有对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尊重、包容、理解的开放心态。开展跨文化教育,习得跨文化知识、掌握跨文化理念、增强跨文化能力,增进国际理解,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尊重,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 跨文化能力已成为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迭代升级,我国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升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需要一大批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全球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服务范围不再限于一城一地,已融入世界生产体系,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一员,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将成为常态。高职院校亟须通过跨文化教育深化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下语言、文化知识与技术技能的习得,提升学生在不同工作场景下与国际友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融入、适应跨文化工作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走出去”企业,助力国际产能合作。 (二)助力经济长远发展与人文深度交流,高职院校大有可为 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我国与共建国家的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对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我国还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了一系列的经贸合作区,截至2022年底,累计投资已经超过600亿美元。在服务产能合作,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有针对性地打造来华留学生教育品牌专业、品牌课程等,都对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增强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自觉,跨文化教育的学科范围需要从集聚于语言学向多学科领域拓展,跨文化教育推进机制需要从理论阐释、构想设计向科学谋划、示范引领转变,需要系统探索“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的内涵与机制,科学设计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策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和创新模式。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教育交流等人文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在教育领域,2018年全球高等教育留学生超560万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碰撞、融合甚至冲突不可避免,社会日益面临多元文化的问题。②随着文化的全球流动与竞争不断加剧,世界各国将人文交流纳入国家外交格局,③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日益受到重视。早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开始倡导跨文化教育,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对话。④跨文化教育逐渐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与人文教育交流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跨文化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未来还应利用自身特定的学科专业、科技开发、人才和资源优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科技交流,夯实同沿线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