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又一次将开发优质教材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工作手册式教材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式教材既不是普通教育使用的“教科书”,也不是企业职工使用的“工作手册”或“技术手册”,而是一种兼具二者属性的项目式学习材料。对于普通教育教材,已有专家认识到,“原始的或是最初的教材总是一种主动的行动,包括身体的运动和材料的处理。”[3]就像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育的“否定之否定”一样,工作手册式教材是一种伴随行动导向教学而产生的“行动式教材”。一些学者概括了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基本特征,认为工作手册式教材是一种以“做中学”为特征的职业院校教学用书,具有工作手册和教材的共同特征[4]。有学者从出版视角探讨了中职学校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路径,提出教研专家指导、“双师型”教师主笔、企业人员深度参与、行业专家大力支持的开发主体结构和“全服务流程+清单式说明”的体例设计[5]。有专家从活页式和手册式两种教材的本质出发,提出活页式是教材物理组织模式的概念,手册式是教材内容组织模式的概念;活页式、手册式教材模式适用于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且内容可模块化的课程,每条职业能力中技能操作方法及其质量标准的确定以及每条职业能力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的凝炼是决定教材成功开发的关键点[6]。也有学者以德国常见的“双元制”教材为参照,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应采用德国职业教育教材中技术图表手册的编写体例,主要用于查询某一个教育职业的概念、原理、公式、图示图例、标准符号、加工参数、各种标准等;手册采用学科系统化知识的组织方式,但一般按照学习领域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有序化呈现[7]。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界和出版界对于工作手册式教材内涵和体例的认识尚不统一,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特别是模仿企业技术手册的现象较为严重,淡化了教材的教育功能。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特有的内涵丰富性、类型正规性、层次多重性、需求动态性等特征,利用“休谟铡刀”①厘清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的具体内涵和应有功能,在遵循教育科学基本原理和总结我国本土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设计和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里将教材视为一种由内容和媒介构成的系统,即教材系统由内容子系统和媒介子系统组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不同导致不同类型教材的出现,如生活教材、认知教材、技术教材等;媒介的改变则导致教材形态的变化,如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成册教材与活页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内在本质指向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基本规律,主要通过内容的基本特征来体现;其外部功能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主要通过内容选择来实现。 一、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内在本质 教材的基本功能是服务教学改革,工作手册式教材应针对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2]。中职教育、职教专科和职教本科都是职业教育的亚类,也是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在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各自有着显著的区别和特点,其使用的工作手册式教材也会出现较大差异。不能将中职学校教材的特征生搬到高职教育,也不能将高职教育教材的特征强加到中职教育。只有从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内部结构着手,认清不同职业教育亚类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具体内涵,才能在个性基础上发现共性,推动职业院校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中、高、本”一体化建设,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系统性问题,这也是教材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8]。 (一)基础性:中职学校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基本特征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获得完成程序性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9]。中职教育阶段的工作手册式教材应以简单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具有较为详细的操作过程描述[10],其本质仍然为实践性较强的中职教育教学用书,具体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定位。中职学校工作手册式教材是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载体,帮助学生适应初级职业岗位的要求。这种定位既强调了中职教育的基础性、技能性和实用性,保证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职业入门要求,同时也强调中职教材在学生职业素养(如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等)养成中的作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特征。依据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中职学校工作手册式教材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具体性和针对性,要求以实际工作场景为基础,选取定向性、程序性工作任务和案例作为教材内容,以“做中学”为基本特征。如某出版社的中职学校教材《数控编程与操作》中就详细描述了“数控车床对刀”“数控铣床对刀”等工艺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际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由“生手”变为“熟手”,以获得相应职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