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网络剧之后,“剧”作为由人物扮演的虚构性叙事艺术,在移动互联时代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剧作形态——网络微短剧,并形成了风靡之势。2023年的网络微短剧市场不仅吸引了华策影视、完美世界、开心麻花、柠萌影视等众多传统影视公司“入局”,更是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投资热潮。2023年11月以来,以微短剧为首的影视传媒股持续活跃,中文在线、唐德影视、柠萌影视等微短剧概念股涨势迅猛,微短剧产业热度持续攀升,#微短剧本质其实是金融产品#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 早在2020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新增“网络微短剧”类目,自此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一并成为需要进行备案审核的网络视听内容形态。2022年11月,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微短剧的内涵,即“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具备“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等特征”的“新兴网络文艺样态”。①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又通报了自2022年11月下旬开始的“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果,并明确表示下一步将从7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 历史地看,如今备受各方关注的网络微短剧并不是孤立的新生事物,当下对于网络微短剧的研究通常可追溯至2012年的系列喜剧短片《屌丝男士》以及2013年的迷你剧《万万没想到》。再往前看,在长篇电视剧“一家独大”之前,电视单本剧、电视短剧等传统短时长剧集形态也曾与长剧共同活跃于荧屏之上。如今,当用户为短视频驻足停留的时间逐渐超越长视频,②“长短并行”的格局再次浮现。2018年,爱奇艺首次推出了竖屏喜剧,每集仅3—4分钟的《生活对我下手了》在内容和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剧集向“短”发展的趋势初步显露;2019年,快手上线“快手小剧场”、芒果TV发布“大芒计划”。随着视频平台纷纷布局微短剧赛道,遵从短视频传播逻辑的网络微短剧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其与大众影视观看需求及消费偏好的契合使之迅速成为各大视频平台抢占用户时长的“新武器”。 几年以来,网络微短剧在期待与质疑声中快速迭代,不断向市场与用户交出新的“答卷”,从最初的“土味尬演”“猎奇审丑”,到《逃出大英博物馆》《牌局》《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等类型、题材日益多元的作品的出现,网络微短剧在创新和提质的道路上一路“狂飙”,迅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一定意义上来说,从前期对市场以及盈利模式的探索进入到当下对类型题材、内容创新、品质价值的追求,网络微短剧逐渐开始回归戏剧本位,彰显戏剧艺术的美学价值。在这个行业转型的关键期,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本体的、“大戏剧”观的角度重新认识微短剧,并探讨其“前世”与“今生”。 一、溯源:“大戏剧”观念下微短剧的戏剧母体形态考察 从“大戏剧”的角度来看,网络微短剧延续了虚构叙事的传统艺术样式,依然是一种脱胎于戏剧母体、以人物演故事的演剧形式。曾有研究者提出,“戏剧是个博大的母体,各种戏剧形态自具个性特征,却不曾离开过戏剧的总体规律,不能完全摆脱母体赋予的营养和遗传因子”,并断言“戏剧形态的多元化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形势和大趋势”。③宏观上来说,只要具备演员(包含表导演)、剧场(包含银幕和荧屏)、剧本、观众这戏剧四要素,就属于“大戏剧”的范畴,网络微短剧显然具备这些戏剧基因。 首先,从本质上来看,网络微短剧是由人物扮演的叙事艺术。与传统戏剧一样,微短剧的剧本出自编剧原创或是对文学、漫画等原作品进行改编,由人物角色、故事情节、富有动作性的戏剧语言等多种戏剧元素构成,是微短剧创作的根本依据,也是决定微短剧艺术水平高低的“剧之根本”。此外,表演艺术依然是微短剧的中心,在导演的指挥下,演员依托剧本进行再创作,运用动作、表情、对白等多种艺术手段表演故事情节并塑造人物性格。由于微短剧的镜头细节较多,戏剧冲突和情节发展也多由主要角色推动,故高品质的微短剧通常对演员演技有一定的要求,并不因时长短而降低表演艺术的标准。 其次,从内容上来看,网络微短剧遵循戏剧创作的“冲突律”,且重视戏剧性的呈现。谭霈生曾用一句话总结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关于“戏剧性”的观点:“‘戏剧性’意味着‘能产生感情反应’。”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视情绪价值的提供、擅于营造“氛围感名场面”的网络微短剧在创作上对戏剧性是十分重视的。如若将微短剧强调的“爽点”“嗨点”“痛点”展开来看,其实就是采用戏剧手段强化戏剧性,为观众带来更强烈的戏剧体验,进而达到一定的观剧效果。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微短剧对戏剧性效果的重视也涵盖了一系列的商业动机,例如试图激发受众做出为剧集充值、付费观看指定内容、转评赞等行动。在网络微短剧快节奏、强反转的叙事特性之下,即便是制造冲突这一最能激发观众情感的戏剧手法,也缩短了“冲突酝酿、冲突爆发——冲突酝酿、冲突爆发——冲突酝酿、冲突爆发”的循环间隔,⑤导致扣人心弦的“悬念”和“危机”纷至沓来,连续激发出起伏跌宕的情感力量。有时为了达到更“惊颤”的戏剧化效果,一些网络微短剧甚至会采用夸张的画面和台词来“煽动”受众情绪,让受众边尴尬“吐槽”边“上头”观看。 再次,从媒介角度来看,网络微短剧的出现与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戏剧作为一种古老的叙事艺术,其核心要义是由人物扮演完成虚构叙事,若是以此为原点出发,其与不同媒介相遇又形成了不同的形态。例如以舞台为空间逐渐形成了戏曲、话剧、舞剧等不同的演剧样态。随着媒介与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戏剧这种艺术形态又与摄影技术、无线电技术、电子录像技术等结合,陆续形成了电影、广播剧、电视剧等新的形态。一定程度上来说,受制于“物”媒介的空间规定性,在网络媒介出现之前,上述艺术形态均因媒介载体的不同而显示出较强的独特性,例如传统舞台戏剧强调的“三重互动”,⑥电影注重的“蒙太奇”手法与大银幕体验,电视剧曾经规定的每集45分钟的时长等。网络媒介的出现为戏剧提供了一个无限多元的展演空间,它可以包容不同容量、不同时长、不同观感的演剧形态,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形成网络电影、网络剧等多元的戏剧新样态。在这个展演空间中,电影不必再“正襟危坐”地观看,剧集也不必以45分钟为标准,演剧变得可长可短、可完整可碎片,网络微短剧也在更为灵活的媒介环境中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