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36-0007-08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变革,是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思想革命、制度创新和社会转型的发展历程。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思考:中国职业教育从哪里来,走向哪里去?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什么,我们如何破解吸引力低、社会参与不足这一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历史学家钱穆指出,“无论中国乃至世界问题,都使我们要着眼到文化问题上去。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1]。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2]。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国家的富强,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有100万年的人类史、10000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有研究提出,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需要从纯粹对技术的理解转向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需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来揭示职业教育的变革动因和发展方式。而一旦从社会历史文化来看职业教育,全部的问题就集中到对文化的理解上[3]。文化取向是现代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要选择[4]。基于此,站在我国悠久历史的宏阔视野,从文化变迁的视角来阐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逻辑及走向,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自19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文化的概念有近200种。梁启超说,文化者,是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5]。国外有研究指出,文化是历史上创造生存样式的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式,包括显性的文化和隐性的文化两个方面[6]。张岱年指出,文化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体系,它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层是表现文化的实物;第三层是制度、风俗和思想观点凝结而成的体系[7]。陈炎从文明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视角研究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作为一个系统,文化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而每种文化要素都有实现其文明价值的特殊功能,而且各要素之间亦有着内在的结构关系[8]。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文化的保存、传递、选择、创造,是通过文化来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活动。有研究专门从教育的视角指出,文化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描述性或状态性意义,即受过教育的人所表现出的状态;二是过程性意义,即文化是一种过程,是文化“化人”的过程。而作为文化活动的教育,首先是传承文化知识,教育是人与文化的中介,在教育中“以文化人”;其次是向社会传播文化,满足社会需求;最后,在“人的文化”中实现文化知识的创新[9]。“教育与文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开辟了文化的道路,使文化代代传承;另一方面,文化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倾向,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特点往往成为教育的民族模式。”[10]而在教育文化传统中,一方面是制度化、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是那些蕴藏于民间风尚习俗之中的非制度化、非系统化的教育行为方式,比如行为的模仿以及知识的口耳相传等[11],而这些非制度化的教育文化行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职业教育文化的专门研究还不多,研究者一般认为,职业教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文化育人以及高职文化建设方面。如有研究提出,职业教育的文化发展视角就是在对文化本质的理解基础上,遵循文化的规律,利用文化的因子,发挥文化的整合功能[12]。有研究提出,高职教育文化包括高职教育的生存状态、高职教育的价值观、高职教育的运行规则以及高职教育的象征符号系统或仪式[13]。 结合已有研究,本研究认为,一方面,职业教育文化是我国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悠久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明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研究立足于我国5000年文化传承的大视角,基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三维框架,力图从文化的角度梳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基本特征与发展方向。 二、从历史深处走来: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 根据近代史学家吕思勉的论述,我国历史可以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世、现代四个时期[14]。本研究采用这一历史分期方式,力图从历史变迁中探寻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发展逻辑。 (一)上古:蕴含于物质文明中的以技艺传承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文化发展 上古时期主要是指从我国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一直到夏(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以及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时代。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滥觞,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15],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是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出一种隐性的、非制度化的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特征,但正是蕴含于生产生活中的工艺技能传承形成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发展的历史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