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章编号]1003-8418(2023)12-0137-05 [DOI]10.13236/j.cnki.jshe.2023.12.024 关注人的幸福,注重人的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实现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应有的主题。毋庸讳言,职业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幸福”的基因。但是,职业教育目的的工具化、功利化、单向度、技术至上,以及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表明职业教育自身价值的异化,职业教育逐渐丧失了“幸福”的本真趣味。因此,探讨“人类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幸福伦理和实践路径,加强对职业教育本体论的研究和进一步深化对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批判和思考,是建设中国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和夯实技能社会的教育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类世”与“幸福职教”的提出 不同于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的心物二元论,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将自然界的实体,即物质和精神、身体和心灵统一起来,将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统一起来。荷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科鲁兹在1980年的国际地圈—生物圈(IGBP)大会上首次提出“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用来指称人类活动给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改变之后开始的一个崭新的地质年代。2019年,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出20世纪中叶以来的人类所处的地质年代就是“人类世”的起始年代。“人类世”的概念已经从地质学领域扩展到各学科(特别是哲学领域和教育学领域)学者的讨论之中,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省思。 职业教育必须致力于“人”这个本体存在,且要体现“人与自然同一性”为角度的价值伦理规定。从“人类世”概念出发,从“做得好”进阶为“活得好”,这也是诸多教育先贤包括康德、马克思、杜威等关于幸福的职业教育(以下简称“幸福职教”)理论的本质含义。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同一哲学反对人类主宰着自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反映在职业教育中,则是学校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术技能的单向度训练,而忽视价值引导和人文关怀。技术技能训练的工具化和“祛意义”导致职业教育自身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使职业教育目的和教育教学过程染上了功利主义色彩,即只重视教会学生谋生的手段,疏忽了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1]。2020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50年教育愿景宣言》与《共同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等一系列重要报告,认为要重视高等教育的赋能作用,大力提倡自由开放地获取知识和科学,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要展示更多通向有意义工作的途径,高职院校不能仅仅被视为培训技术技能的机构,还应是应用研究的重要场所。这些都在回应“人类世”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和关切,并重点强调以此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变革是应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脆弱性以及解决目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举措。 人在教育中是主体的存在,不是可以任意“铸造”和灌输知识的客体。康德认为人首先是自为主体的存在,然后才是被教育者。他只有在自己体现自身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实践中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动物是无法接受教育的,它们只能被训练[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张将人的现实对象化,主张人通过消灭对象世界的异化的规定、通过在对象世界的异化存在中扬弃对象世界而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在扬弃的过程中,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3]。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真正的人道主义要通过扬弃对象性本质的异化来占有对象性本质,我们需要重新把“职业教育”来自于或等同于“训练”,甚至将“职业性”凌驾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上的观点,重新投射到我们所在的时代与现实中进行回炉淬炼或反思审视。这就是说,职业教育所有活动都要放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去检验和判断。幸福职教就是倡导职业教育的价值回归,就是要不断获得职业教育存在论意义上的“合法性”。可见,“人类世”的幸福是人类行动和选择所应追求的最高目的,关注以“幸福”为底色的职业教育伦理,有利于聚合并生长出职业教育变革创新的能量,推动并最终实现技术生存与人性赋值相互契合牵引的生态和谐。 二、人性赋值:职业教育的启蒙向度 按照“人类世”的观点,人的一切活动当然也涵盖职业教育活动,其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都是人自身,即人为了自己去认识客观世界,人也只能以人的方式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目的、中间过程和最终结果,都要指向人乃至人性本身。 (一)职业教育的目的之维 尽管职业教育在培养职业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期望和要求,但是不能简单地将育人过程等同于技能训练。普通教育甚至自由教育所推崇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等教育理念,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不仅不会发生冲突,而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为,教育本来就有“引出”之意,即引发人的潜能,使之变成现实。训练是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过程,仅仅侧重于锻炼。因此,职业教育既要注重物质追求,又要注重人的精神追求,要体现出全人教育的内涵要义。目前,我们在理解“幸福”的概念以及判断“成功”的依据时产生了严重的误读、方向性的扭曲,将幸福或成功简单理解为物欲的追求(物质性的幸福),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追求(精神性的幸福)。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可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从必要的目的出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首要目标是开发个人的能力和天赋,而且是用于塑造一个完整个人的认知、感情和行为的能力与天赋,强调手脑并用、理实融通。只有当这些全部具备或形成之后才能培育一个人从事某种行业的专业技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