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3-3653(2023)06-0123-06 DOI:10.13574/j.cnki.artsexp.2023.06.016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强调:中国电影的发展要“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对外交流合作新需要,坚持高点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创新方式方法,开拓海外市场,切实增强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1]6。对于香港电影而言,发挥香港作为东西方交流枢纽的重要作用,通过电影这个窗口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的重要任务。香港电影在曾经的辉煌时期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完善的工业化水平,但其如今在香港本土与海外市场的表现萎靡,因此在美学与工业层面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香港电影与电影工业美学 香港电影与电影产业在20世纪下半叶数十年的演进中创造了光彩夺目的历史,尤其八九十年代达到巅峰,成为中国电影乃至亚洲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但世纪之交以来,经济危机的冲击致使香港电影一落千丈,直到如今仍未完全恢复往日的辉煌。同时,香港电影产业面临来自好莱坞电影和中国内地电影的双重冲击,其在本土市场的份额逐渐减少。随着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的签署,以及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公司开始涉足内地电影市场,资金、人才的流失也对香港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挑战。此外,香港电影产业还面临着制片成本不断增加、创意匮乏,以及对新技术运用不足等问题。尽管面临着众多挑战,香港电影产业依然具有许多天然优势和发展潜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和文化资源以及完备的电影产业体系。另外,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电影可以汲取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为电影创作提供新的灵感。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融合了区域内的市场、资源,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推动香港电影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电影工业美学”最早是由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在2017年第2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提出的一种关于电影产业的美学理论。它关注电影作为一种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同时也注重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从影像与现实关系、生产者、作品本体、受众传播及营销四个层面建构逻辑框架体系。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强调电影作为一种工业产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电影制作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和生产过程,在各个环节中,应该重视影片的商业价值和观众需求,以及艺术性的创新表达,从而创造出既有商业价值又为观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电影。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融入香港电影发展中,需要从工业和美学两个层面进行思考,既要分析其独特美学样貌以及大众对于香港电影的美学接受程度,又要思考香港电影工业生产的流程与产业发展前景。 二、香港电影的美学建构与空间生产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与文化氛围,香港形成了鲜明的本土特色:传统的中原文化、独特的岭南地域文化和西方文化三者相互碰撞、影响、交融。文化的多元性在电影中一定程度上呈现为美学风格的流变。香港作为香港电影中重要的空间生产角色,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价值和意义。“电影生产中对文化地理空间精心打造并纳入一种工业生产体系,既符合电影艺术造型美学特点,也符合电影工业化生产的要求。”[2]98 “(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3]40由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一书中提出,这一概念从空间实践、空间表象、表征性空间三个层面即“空间三元辩证法”出发构建逻辑框架。空间实践属于感知层面,指现实中物质形态的自然存在,“它表现为日常现实(日常惯例)与都市现实(将供工作、私人生活和休闲之用的场所联系在一起的道路与网络)在感知空间之内紧密联系”[3]58。空间表象则是概念化的空间,是人们对社会空间的自我认知,“是一种精神的‘虚构物’或代码、符号,一种‘想象的风景’、象征性的空间”[4]5。表征性空间即呈现社会意义的空间实践,也被称为社会性空间。“空间从来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的过程而保有一个自主的地位,事实上,它是社会的产物,它真正是一种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5]51借助“空间三元辩证法”来观照香港的自然物质性空间、社会空间景观和精神空间景观,有助于分析香港电影在多维度空间实践中的独特表达,以及从美学层面探讨香港电影作为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一)自然空间与人文因素 城市空间由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空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自然地理空间包括城市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等自然元素,如香港的太平山和维多利亚港等,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文空间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所形成的城市实体,包括建筑、道路、公共空间、文化设施等。人文空间建立在自然地理空间的基础之上,而人类活动又影响着自然地理空间,因此城市空间是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空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综合体,二者共同塑造了城市的特征和风貌。以香港为例,其因深厚的历史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受到本土电影制作者青睐,高度商业化和工业化的现代城市成为电影本土化的重要特征。如《重庆森林》中代表文化融合的重庆大厦,《薄荷咖啡》中香港现代都市风貌,尤其是充满现代感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与各种流行元素。与此同时,香港传统文化在影像空间中以一种怀旧、古朴的方式保留了下来,成为观众心目中另类的景观。于是现代的摩登感与传统的古早味共同构筑起香港的城市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