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23)010-0072-10 引言 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关系问题,是艺术的永恒话题。艺术的现实性、真实性与虚构性、假定性则是艺术的两个重要特性。人们一般会认为,科幻、魔幻等非写实型的电影作品,容易远离现实,背离现实主义原则,因其肆意乖张、大胆奇特的想象力表达,可能会远离现实,缺失真实质感,降解现实批判力度和人文情怀。实际上问题当然并不那么简单。 在文学艺术传统中,在源远流长的再现/表现暨模仿论/表现论的“二元对立”中,偏向表现一翼的假定性美学传统一直存在。从德国表现主义对现实的变形,到浪漫主义对想象的崇拜,对现实的超越,以及几乎波及整个文艺领域的表现主义运动、先锋主义运动等来看,假定性是基于对现实的想象性超越和经过强大主体之主观变形的结果。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也并不例外。路易斯·贾内梯曾经在电影源起之初就区分了两个具有原型性意义的艺术“范式”,即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分别以卢米埃尔和梅里爱为代表:“现实主义者力图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情况,不想在他们的影片中对实际情况加以修饰。形式主义者却并非如此,他们随意对他们的素材加以风格化和变形……”“形式主义的影片在艺术上受人注意”。① 当然,后现代艺术表现为一种夸大想象力和虚拟性的美学理念,不再追求对现实的再现、写实,而是解构、颠覆现实或直接构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营造一种类似于鲍德里亚的“拟像”的“超真实”。此类文艺创作呈现的美学风格可以历史地理解为“假定性”美学的放大、强化或变形,是一种“后假定性”。②作为想象力美学至关重要的“想象力消费”③类影片,科幻电影建构生成了大量超越当下科技水平、“远离”现实的美学表现。科幻电影是一种调动大众在科技理性基础上,大胆地对社会的未来形态作出假定和想象,在视觉风格呈现和文本叙事上具有鲜明的“假定性”美学特色,是“假定性”美学“接着讲”的适合类型之一。 一、假定性美学:从浪漫主义表现性到后假定性美学 当下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互联网、3D、VR、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对影视艺术的生产、传达、传播、接受等全产业链发生几乎全方位的影响。高新技术更新迭代的加快,给电影的生产、制作、介质、传播与接受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再满足于艺术与文学理论中的经典的“摹仿”“镜像”关系,转而在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沉浸于超越真实的想象力消费,很多作品出现了许多无法找到现实对应物,超越常理的想象创新,如脱离了照相写实主义的动画影像,不再由真人演绎的数字表演、虚拟演员,乃至人类无法控制,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数据库式叙事,这种创新既来自技术图像带来的想象力革新,也来自受大众文化哺育的“游生代”“网生代”青少年观众在艺术形象、文化传达与接受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在20世纪的文艺与哲学批评中,浪漫主义常常被指认为现代性的起源,这是因为它持续地怀疑理性,具有“‘虚构的’‘假的’‘夸大的’‘不可能的’或‘荒唐的’”④等艺术特征,强调天才的想象力对一切体裁约束的打破,反对新古典主义崇尚现实、摹仿的守旧做派,指向一种朝向未来、摹写现实不可及之处的创作冲动。两次世界大战使哲学不仅面临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之间的分裂,甚至步入暗示思想混乱的相对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胡塞尔指出,“与这种对理性的信仰的崩溃相关联,对赋予世界以意义的‘绝对’理性的信仰,对历史意义的信仰,对人的意义的信仰,对自由的信仰,即对为个别的和一般的人生存在(menschliches Dasein)赋予理性意义的人的能力的信仰,都统统失去了”。⑤从托马斯·曼到乔伊斯、卡夫卡,现代主义文学尚保留着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反思现代工业社会的诸种怪象,用变形乃至讽刺、戏谑的笔法来呈现当代异化的人。这种夸张、奇诡的艺术倾向,一定程度上还是对浪漫主义之狂放恣肆想象力美学的继承,也是艺术家基于主体高扬的社会批判精神。 20世纪初,艺术家的想象力表现进一步发展为充满隐喻色彩的、象征性的表现主义风格。保罗·费希特在1914年的《表现主义》一书中留意到表现主义作为文艺运动与当时保守主义思想的兴起相关,“表现主义运动从时代中汲取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带着浓厚的时代批判内容,在表达为一种全新的艺术激情的同时,也不啻为一种理性批判,一种对现代性成就的批判”。⑥在戏剧领域,表现主义戏剧继承德国形而上传统,带有浪漫主义运动的遗风——浪漫主义时期戏剧家蒂克、克莱斯特便探寻戏剧与观众互动性、想象性的融合,用“诗意的幻觉”“心灵的眩晕”⑦来撬动亚里士多德关于剧场应呈现真实性的传统说法,后来的表现主义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间离理论”,俄国的梅耶荷德与法国的科伯用“幻觉剧场”来反对自然主义舞台剧场拘泥于现实的繁琐,而斯特林堡、奥尼尔等戏剧理论家都同样强调舞台的假定性、虚拟性,跳脱现实世界的桎梏,建构属于剧场内部的独特时空。 目前,国内以科幻电影、玄幻/魔幻类电影为代表的幻想类电影的热映,引发学界关于想象力美学、想象力消费等问题的思考。⑧显然,在艺术创作中,既要鼓励文艺反映真实,也需要超越真实的想象力,允许在不可能的语境下进行超越常理的叙事,允许一种与现实没有直接关系的文艺假定。 因而,运用源远流长的假定性理论,我们可以探析科幻电影的假定性美学和想象力消费问题,为科幻电影的研究拓展新的理论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