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技能指数(European Skills Index,ESI)是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Cedefop)开发的用于衡量欧盟成员国技能体系发展状态和水平的综合性评价指标。ESI研制过程中系统建立和采用一套完整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科学设计和计算评估体系指标及其权重,充分发掘和利用欧盟(European Union)及各国教育与劳动力统计数据库。2018年发布及实施以来,ESI明晰了欧盟各成员国及欧洲其他国家技能发展、技能激活和技能匹配水平,提供了政策决策新工具。当下,我国正处于技能型社会建设和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期,科学系统、有效可信的技能评估体系有利于国家技能体系的监控、预测和综合治理。ESI对我国技能评估体系建构具有借鉴价值。 一、欧洲技能指数概况 技能体系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高效的技能体系,不仅可在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能在个人技能获得、工作过渡、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提供十足支持。技能体系的监测与评估一直是困扰各国的难题。ESI从开发到应用、从雏形到成熟、从多次转型到不断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已发展成为具备完整理论框架和丰富指标体系的技能体系监测和评估工具。其呈现使得衡量区域技能体系成为可能。 (一)构建缘起 技能体系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多面性的概念,没有单一衡量标准,但一国技能体系水平不仅关系该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效率与质量,也涉及社会技术技能人才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和技能匹配度,更关系个人技能获得程度、发展水平、转化效率和个人价值实现效果。 2013年起,Cedefop一直致力于编制技能指数。[1]2015年6月Cedefop举行专项研讨会,聚集指数研究团队和各国多领域专家一同探讨综合指数构建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确定指数最终版本。[2]2016年9月Cedefop发布“使技能发挥作用指数”(Making Skills Work Index,MSWI),旨在评估和比较欧盟各成员国的技能体系表现,包括教育和培训的技能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技能激活、工作的技能匹配等。[3]2017年5月Cedefop再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就指数构建的方法论、政策相关性和应用等提供反馈并进行推广和更新。2018年9月Cedefop更新并完善MSWI,在与欧盟委员会综合指标和评估能力中心(European Commission Competence Centre on Composite Indicators and Scoreboards,CC-COIN)、综合指数专家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技术讨论基础上,于布鲁塞尔发布新指数——ESI,展示和讨论了2018ESI报告。[4] 2020年3月和2022年2月,Cedefop分别发布《2020ESI报告》和《2022ESI报告》。[5,6]Cedefop还根据2022年指标体系追溯2020年和2021年数据,对各国ESI得分重新测算和排名。近年ESI不仅监测欧盟成员国及其他国家技能体系表现,指出技能体系中可能的改进领域,还为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和技能政策框架特别是《欧洲社会权利支柱》(European Pillar of Social Rights,EPSR)和《欧洲技能议程》(European Skills Agenda,ESA)提供证据支持。 (二)理论框架 ESI设计出发点在于运用共同框架衡量各国技能形成和匹配系统的绩效,以实现各国间的评估与比较。[7]一个国家提高其人民技能水平的方式,通常由国家技能体系提供义务教育和义务后教育或培训来实现。技能体系涵盖范围极广,既包括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教育与培训(中等教育、高等和继续教育、学术和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又包括终身学习(在职培训和多年工作经验获得的能力等),还包括在不同群体中激活其劳动力技能,以提升经济的技能基础。就是说,一国技能体系需要多方面发挥作用。技能发展方面,需提供该国当下和(或)未来需要的技能,包括技能更新和技能再生。技能激活方面,需向不同群体提供足够就业机会。技能匹配方面,需尽可能满足个人愿望、兴趣和能力。[8]总的来说,技能体系的作用是将具有恰当技能的潜在劳动力(技能供应)和所需劳动力(技能需求)结合起来进行匹配。其中,潜在劳动力由技能发展(教育、培训和终身学习)和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度或参与度决定;所需劳动力由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规模及企业经营策略决定。通过技能供需交互影响,可观察技能匹配的成功度。最终,技能通过就业、社会融入和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Cedefop基于以上思路和科学方法论指导构建了ESI理论框架(见图1)。
图1 ESI理论框架
图2 ESI指标体系① (三)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