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保持民意表达与政府回应的动态平衡,促进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是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多次亲临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考察,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重要指示要求。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我国各地不断创新民意回应机制,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为思考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的民意回应机制提供了契机。 目前学界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界定与特征。研究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②,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③,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④,具有持续性、整体性、协同性、为公民参与的全过程性和多环节的连续性等特征。⑤二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转化为治理效能。研究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以民主促民生⑥、全方位协调、全链条衔接、全覆盖拓展,形成合力效应⑦,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信访制度等制度⑧,转化为“真实”“管用”“有序”“高效”的实践效能⑨。三是经验研究,主要聚焦于温岭的民主恳谈⑩、北京的接诉即办(11)、“有事好商量”的民生实事协商平台(12)等。四是完善机制的研究,侧重于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民主制度高效运行(13),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的平等程度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向各领域延伸(14),依法行政,适时立法将成熟的民主实践制度化(15)。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需要落地转化,不仅需要基层探索落地的形式,而且需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框架下探索民意协同回应机制。 同时,民意回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意回应的参与者、政府以及民意回应技术层面。从参与者的层面来看,研究主要聚焦于居民以个体或集体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安排和做法,认为居民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提高地方政府的回应性和责任(16),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可持续性(17),改善政策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匹配,将公共服务与受益者的偏好衔接起来(18)。长期以来,参与式制度理念被运用于公民陪审团、电视问政、圆桌会议和在线参与等地方治理的实践中。同时也有很多学者从政府的视角来进行研究,认为回应性政府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方式之一,在纵向政府关系中,基层政府遵循权威、利益、避责相结合的注意力分配逻辑,基层政府的回应呈现运动型、应对型、自主型、常规型等回应模式(19),考核压力、激励机制(20)使政府回应呈现出“选择性回应”的特征(21)。近年来,学者也很关注民意回应的技术维度,认为数字技术的进步是驱动政府回应的动力(22),政府运用数字技术回应民意,拓展了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渠道,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23)。当然,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鸿沟也导致政府信任度的下降。(24) 既有研究对本研究有重要启发,为本研究奠定了分析的基础,然而,既有研究依然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其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多聚焦于规范层面、宏观层面的研究,中观、微观的层面机制研究有待深化拓展。而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中,对于民意回应机制的优秀个案研究还不是很丰富。实际上,民意回应的关键在政府,构建民意回应机制需要系统思维,其涉及多层级政府、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主体,需要将民意回应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形成民意回应的全过程管理闭环,提高民意的协同处置能力,推动民意转化为公共政策,尤其是多部门的政策协同,实现民意表达与政府回应的动态平衡。为此,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杭州市的“民呼我为”实践为案例,深入剖析协同回应民意的机制,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 二、民意协同回应机制建设的理论维度 民意回应机制建设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建立从民意表达到各部门协同处置的全过程民意回应机制,是构建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层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民意回应不仅强调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实现人类民主的共同价值,而且强调民意的快速响应、民意直达、问题处置、源头治理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和效率导向,在实践中实现政治合法性与管理有效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何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25)实际上,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民意回应机制是一个不断拓展发展的过程。其中,系统思维、过程管理、协同处置是民意回应机制的核心。 民意是社会治理生态的综合表征,内生于社会环境之中,是个系统性问题。登哈特认为公共行政最重要的并且最有价值的就是为公民服务以增进共同的利益。(26)因此,应当运用系统思维,构建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的全过程民意回应的组织体系,增强多跨协同的民意回应能力。在实践中,地方民意回应机制建设,往往始于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广泛收集民意,在收集民意基础上,不断完善或重塑民意处置的流程,以及将民意上升到政府议程,推动决策出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民意处置能力。实际上,地方政府有意无意地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探索完善民意协同回应机制,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实践中的主体合力、程序合力形成。 民意回应机制的核心是民意回应各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民意的全过程回应机制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将民意回应贯穿于社会问题的出现、议程设定、决策、执行、评估和预防等政策全周期,强调回应过程的管理,重塑民意回应的各个环节,推动民意协同回应过程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链条的有机耦合。学者肖滨认为推动从汇集民意、落实民意到反馈民意的运作流程,其实质是协同回应民意的过程。(27)本质上,民意的全过程回应是对回应的各个环节的组织与协调,是组织创新的过程。在稳定的制度环境中,数字技术和组织创新是实现组织协调、推动全过程管理的两种基本方式。运用数字技术,强化和延伸民意回应的链条,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实现精细化治理,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精准治理。(28)与技术创新相似,组织创新能够将生产要素整合起来,转变成生产力。(29)创新民意收集机制和民意表达机制是全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创新民意表达机制的基础上,杭州等地不断拓展全过程民意回应机制,整合民意表达渠道,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重塑民意回应的流程,从“受理—汇总—处置—反馈”拓展为“受理—汇总—处置—反馈—评价—运用”,实施民意回应的闭环管理,构建民意直通党委政府的渠道,开通了一系列兼具上报、督办、反馈功能的民意直达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