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数字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环节,基层治理需要范式变革来应对新的治理环境变化。区块链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到重要赋能作用。区块链被称为下一代的价值互联网,是一种基于密码学、算法和数据储存结构的信息技术。2021年5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将提升公共服务作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的重点任务。研究区块链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区块链何以实现对基层数字治理的赋能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探讨未来如何更好地发挥区块链对基层治理的赋能作用,有利于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进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一、区块链赋能基层治理的应用场域及困境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以数字手段赋能基层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数字化。在数字技术融入基层治理过程中,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才能确保先进技术落到实处。当前,区块链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场域,在基层工作减负、凝聚群众参与合力、构建新型信任机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功能,但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一)区块链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场域 区块链技术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构建现代化的基层治理体系耦合共进,有机嵌入基层治理的不同方面。 一是基层工作减负增效。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承接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和行政职能。在基层工作中,“千线一针”的困境长期存在,基层任务重、力量小的矛盾较为突出。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各项行政管理事务繁琐复杂、费时费力,为应对上级检查必须花费额外时间进行的痕迹管理,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区块链技术嵌入基层治理中,能一定程度减轻基层的工作负担。一方面,区块链能简化基层政务工作,联通多方组织和部门,实现基层政务工作“一链式”办理,优化基层工作流程。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将原本需要人工核验、手动审批的工作移交给系统,降低基层工作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区块链能优化基层监督考核机制。利用区块链时间戳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打造基层政务工作的区块链系统,自动实时记录工作中的可信数据,方便事后追溯检查,无需额外“痕迹管理”。以此避免基层工作者为应对检查而形成“痕迹主义”等新的形式主义,减轻基层的工作负担,切实提高基层的工作效率。 二是凝聚群众参与合力。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引领下,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服务对象,也是基层治理的决策者、参与者、监管者。只有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才能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力量,从而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基层治理难题。一方面,区块链能拓宽群众的参与渠道。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体系能构建群众线上参政议政平台,创新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协商的实践方式。如南京市江北新区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链通万家”平台,构建信息真实透明和流程系统监管的群众投票决策机制,实现业主投票身份认证、数据实时上链可追溯监管、智能合约自动决议执行等功能,解决大小社区事项表决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问题。另一方面,区块链能提高群众的参与意愿。针对群众参与意愿不高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完善激励机制。在基于区块链的“社区虚拟币”系统中,参与社区治理的群众均可获得一定数量的虚拟币,用以兑换等额的公共服务,以可量化的利益反馈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三是构筑新型信任机制。现代社会中,基层社会结构的变动和治理场域的延展对于信任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地缘、亲缘关系式微致使“熟人社会”可验证式信任的成本增加,信任机制逐步失灵。随着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虚拟社区概念诞生,基层治理的场域由现实延伸至虚拟空间。不同于现实世界,时空不同步的数字世界缺乏原生的信任机制,以数据为基础的虚拟空间无法自发锚定现实。当基层治理活动从线下转为线上时,需要“新的互联网技术构建新型信任文化、制度、方式和模式”①。信任机制的缺失将会影响基层治理成效,而区块链能有效构筑新的信任机制。一方面,区块链嵌入基层治理有助于可验证式的信任向可预估式的信任转变。区块链构筑的可预估式信任,将对特定人和机构的信任转变为对系统和算法的信任。通过信息公开可追溯,缩小交往过程中的信息差,塑造可见可预期的信任模式。另一方面,区块链可以完善数字身份认证。区块链具有的可溯源、不可篡改、安全性和隐私性强等技术优势,能创造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成为现实个体参与线上治理活动的基础。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架构的IMI身份验证平台,给用户提供真实可信的数字身份,实现不同基层治理主体间的线上点对点交互,打造基于数字信任的“熟人社区”。 (二)区块链赋能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 区块链在赋能基层治理过程中面临价值理念、组织架构和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块链技术与基层治理相融合。 一是工具理性导向下区块链的效率悖论。工具理性的重点在于路径的最优化,即技术在治理过程中是否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效率最快,从单纯的功效最大化来评价技术的应用情况。基层由于权能和资源相对不足,在评估新技术应用效果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采取工具理性的视角。但工具理性可能导致治理技术的效率悖论,即更先进的治理技术并没有带来治理效率提升。一方面,基层治理包括主客体的体验、治理结构的合理性、治理供需的平衡等多项内容,而这些目标往往难以用具体的效率指标进行量化;另一方面,技术应用并非简单堆叠,而是技术与制度、结构、体系的有机融合,单纯使用新型数字技术并不一定能带来治理效能的提升。由此,在工具理性的导向下,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经常陷入效率悖论的陷阱。相较于其他数字技术,区块链具有更明显的“长尾效应”。区块链的应用效果从短期来看并不显著,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其技术潜能可能遭到忽视,需要与制度、体制深度融合起来进行评估。因此,在区块链赋能基层治理过程中,需跳出工具理性的单一价值理性,从顶层视野来构画技术应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