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院校和一线教师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对项目和奖项申报、各种大赛等应接不暇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评价不合理,未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引领和优化迭代功能。具体来看,职业教育评价存在项目化导向明显、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设计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不稳定等问题。凡评价,必须有目的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且能达成的质量标准,必须有稳定、科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办学规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需要对质量标准进行元研究,从元标准视域审视当前质量标准和标准体系。针对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迭代,只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标准体系,才能开展有效的质量评价,推动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内涵的元分析 元标准即标准的标准。何谓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的规定,标准是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的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标准”界定为“衡量事物的准则”和“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将标准分为levelof quality(品质标准)、level of behavior(行为标准)和unit of measurement(度量衡标准)[2]。综合权威概念界定可知,标准有三层含义:一是规则或准则,即主体活动过程共同遵守的规定和要求;二是某个阈值,即对事物状态的定量描述;三是依据,即开展活动的行为依据。根据以上三层含义,元标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就是通过对职业教育活动及其质量所规定的规则、特殊值或依据的再审视,实现对质量标准制定、实施、评价活动的反思。故本研究所言质量标准是基本的、宏观的、理论的,是对职业院校多种办学活动遵循标准的抽象、提炼和升华,如学校办学标准、教师能力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标准以及学生学业测评标准等的集合,是这些标准的标准。 元标准视域下对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审视有两条主线:一是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元标准视域下对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审视关涉质量生成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不同要素,具体体现为审视标准的主体、内容、形式和功能等维度;二是根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将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视为一个动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元标准视域下对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审视关涉标准的制定、实施、反馈、迭代等不同环节。根据以上两条主线形成具体分析框架(见表1):第一,在分析维度上,审视标准主体、标准内容、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功能等不同维度;第二,在分析内容上,对标准的合目的性、合理性、合法性、实践性、价值性等进行深入分析;第三,在达成目的上,主要分析标准的适应性、客观性、程序性、可行性和发展性;第四,在表达形式上,重点分析标准的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公允性、公益性;第五,在典型特征上,审视标准是否具有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和生成性等典型特征;第六,在最终目标上,审视是否形成了主体对象责权利一致、内容科学合理、制定过程程序正义、标准实施可操作、能够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标准和标准体系[3]。因此,元标准视域下对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进行审视围绕标准主体权威性、内容科学性、制定规范性、实施有效性以及功能发展性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质量标准制定主体及权威性,这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合目的性的依据;二是质量标准反映内容及科学性,这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合理性的前提;三是质量标准制定及实施过程的程序规范性,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合法性的来源;四是质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可操作性执行步骤和条件、典型实施案例及成效,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实践性的现实保障;五是质量标准的功能价值实现及发展性,即全面、客观、准确、及时表达质量,认同标准及其对质量提升的作用等,这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功能实现。
元标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改进是指在对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标准审视、反思的基础上,通过质量标准生成迭代,形成科学合理的、可实现的、可操作的、有效的质量标准和标准体系[4]。质量标准改进涉及标准制定主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以及评价主体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讲,包括政府、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尤其是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后,各利益主体更加关注质量。政府作为举办者,更关注学校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教育功能的实现;管理者更关注职业教育竞争能力及管理效率,尤其是学校层面更关注自身发展的位置及增量变化;教育者更专注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受教育者更关注自身的成长成才;行业企业更关注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变化及对劳动力市场和工作岗位需求满足的程度;学生家长则更关心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成长发展状况[5]。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改进即要在上述诸多主体间寻求平衡,不断达成共识,为修正与完善标准提供元动力,进而满足各方利益诉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适应性。 二、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存在的元问题 根据以上元标准分析框架,综合当前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主要表现为质量标准频出、主体权威性不足、标准内容不一、引领性不够、标准形式和过程程序规范不健全、标准执行行动协同力度不足、标准优化迭代机制不完善等[6]。 (一)质量标准权威性、主体互动参与不足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建章立制内涵式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规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词。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关涉方方面面,对质量标准制定主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以及评价主体等不同利益相关者要求不明,对质量标准制定主体缺乏明确规范要求而造成标准权威性不足。同时,职业教育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叠加影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市场主体关系深刻变革,各类项目建设、评比竞赛、改革发展等作为质量标准对象等问题不断涌现。由此带来职业教育质量标准频出、稳定性不强等问题,质量标准执行对象没有参与标准制定和生成全过程,导致质量标准被动执行,效果不佳。 (二)质量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及引领性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