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格式:李政,刘涛.2023.建设世界一流国有企业:内涵特征、测度方法与发展方向[J].政治经济学季刊,2(2):1-21. Cite this article:LI Z,LIU T.2023.Building world-class state-owned enterprises: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measuremen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J].Political Economy Quarterly,2(2):1-21.(in Chinese)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习近平,2022)。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宏伟愿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并成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道路上的重要引导力量,特别是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规模、效益、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有54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其中,国有企业42家,占比78%。2022年,我国GDP总量达到了美国GDP总量的67.7%,中国144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超过美国的124家,成为入围世界500强最多的国家,其中国有企业94家,位居前10名共有4家①。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国有企业成功打造出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据国资委网站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有效填补多领域空白,集成电路、5G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发动机、工业母机、能源电力等领域“卡脖子”问题不同程度缓解②。虽然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国际化程度等指标方面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已经接近或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在保障我国经济国防安全、承担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任务以及配合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等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只以世界一流企业的一般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是否达到世界一流国有企业有其不合理之处。换句话说,世界一流国有企业应该在世界一流企业的一般框架内有更加明确的评价体系和衡量标准。然而,在当前关于世界一流企业的研究中,尚缺乏从企业所有制特征出发去研究评价世界一流国有企业的文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中国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定位和作用为蓝本,借鉴国外优秀的国有企业发展定位和经营特征,在世界一流企业认定框架内,构建世界一流国有企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世界一流国有企业的实现路径。 二、对建设世界一流国有企业的理解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世界一流企业”概念进行了解读和界定。但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完整表述,“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习近平,2017),不难看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培养世界一流企业的主体和优先级是在国有企业,这是众多学者所忽视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论述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习近平,2022)从十九大报告到二十大报告阐述的变化,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国家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道路中,逐渐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向国民共进过渡。虽然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已经成为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愿景,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国有企业虽然属于企业范畴,但从所有制特征来看,国有企业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承担着更多战略任务和社会责任,单纯从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去衡量国有企业的价值和水平则有失偏颇,而有必要在衡量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框架内结合国有企业的内涵特征去理解世界一流国有企业。 (一)“世界一流企业”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一流(world-class)企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以“世界级制造”概念形式出现的(Hayes and Wheelwright,1984)。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国经济受到日本工业的冲击,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工业品全面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工业霸主地位不复存在。处于危机中的美国人开始研究和效仿日本制造技术及管理方式,经过整合创新,形成“世界级制造”的概念,并建立起如精益生产(Abdulmalek and Rajgopal,2007)、准时制生产方式(Stephen,1989)、物资需求计划(Stephen,1989)、全面质量管理(Juran,1995)、6σ质量管理(Azis and Osada,2010)、全员生产保全(Yamashina,2000)等一系列管理规范和标准流程。“世界一流企业”提法最早出现在1987年10月发表在《电讯通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一个名字,一间公司》,其后不断出现在媒体、学术界和公司口号中(邓晓虹和黄满盈,2013)。与“世界级制造”概念具有统一规范与标准体系相比,“世界一流企业”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但总体而言,一般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应该是行业内的领先者,具有突出的业绩,能够与所属行业最强竞争者表现同样优秀的企业;并能够设计、生产、交付使顾客满意的产品(Hayes and Pisano,1994;Lee and Kim,1996;Owusu,1999;Dulaimi and Hwa,2001)。除了业绩上的优秀表现,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理应是世界一流企业基础的管理要素。强烈的使命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微软的比尔·盖茨、SpaceX公司的马斯克等都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中,在短短20年时间里成功开发出可回收火箭技术并将宇航员送入外太空的SpaceX公司创始人马斯克曾说,他做SpaceX的初衷,不是因为它投资回报率高,而是它对于人类的未来大有裨益。清晰的战略目标、强大的市场调节能力,持续改善、追求完美也被认为是世界一流企业应该具有的重要特征(Hayes et al.,1988;Hofman,2006)。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巨头SAP在1995—2016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依然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持续增长:软件功能拓展、行业延伸、国际化、软件开发外包以及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