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述中,中国走马灯被考证为电影的前身。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走马灯是由中国传到西方的机械和技术,此前西方没有走马灯装置,西方落后于中国走马灯的发明约十个世纪(约1550年左右欧洲才出现走马灯),①并认为:“电影的另一祖先是走马灯……这样的装置的确体现了影像快速接续的原理。”②走马灯作为中国古老的装置,结合了光学(影)、热学等自然科学元素而生成了具有艺术美的媒介;它是近代燃气轮机装置的始祖,亦是媒介考古视域下中国电影史“源代码”中的重要光影装置。③然而,在媒介影像历史研究中,走马灯似乎被研究者们忽视而打入冷宫,“死”在了技术更迭的铁丝网上。 面对当前时代发生的数码化、媒介化的多维变革,齐林斯基在变体学下提出“深层时间”的概念。他认为“传统的电影、影像、录像、电视和信息技术的历史编纂学(historiography)早已过时”,④将技术媒介的时间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的印刷术是远远不足的。他指出:“我研究深层时间中媒介星丛的目的不是回顾性的沉思,也不是陷入文化悲观主义之中。相反,我们将遇到过去的情况,即事物仍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通过连接分离的模式、机器、技术和事件,各个方向的发展仍然开放,可以想象未来具有着构建媒介世界技术和文化的多种可能性。”⑤本文将中国古代发明的光影装置走马灯,作为中国电影史技术与艺术之源中的一个考察对象,将中国电影史纳入到媒介考古的“深层时间”中,试图突破19世纪末作为中国电影发生期的传统观念。中国电影史书对走马灯的记述承载着人们的观影经验,体现了人们对于“动”的理解,论述“活动”“运动—静止”“视觉暂留”等特征,蕴含着中国对于物质运动、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辩证统一的历史性感知。“转马之象”意味着光影在历史车轮的转动中没有前后之分、新旧之隔。走马灯作为连接艺术、科学与技术的装置,在“深层时间”中具有“永动”的象征意义,映射着过去与未来中没有节点,希冀拓宽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时空维度,在媒介考古的视野中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提出思考。 一、走马穿梭:装置历史及其跨域传播 走马灯,又被称为“赛马灯”⑥、“马骑灯”⑦、“活动画片灯”,⑧被视为一种呈现活动图像的光影器物,一种利用燃烛所产生的热空气造成气流并推动轮轴旋转的装置。它的另一个重要命名叫作“镟影戏”,即“旋转的”影戏。⑨清代《燕京岁时纪》这样形容走马灯:“以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⑩走马灯的种类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形式纷繁,但其原理基本相同。在方或圆提架中以一根铁丝为轴,轴中央装两根交叉细铁丝,附以剪纸人、马等图象构成的叶轮;轮下燃烛,热气升腾使纸片上的人、马像转动,影子投射于墙上或屏幕或灯罩上;灯烛燃灭,人、马等影像自然消失。后期在户外街市表演时,多以便携式灯箱为主,赏玩者透过灯箱的窥视孔可以看到箱内各种活动的图片。由是可知,走马灯如电影般涉及光热、影动、呈像、投射之要素,是集科学物理与艺术表现为一体的媒介装置。 走马灯诞生的确切时间尚未可知,但可以确认秦朝到东晋时期已经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类似装置,多为术师或机械师所发明。当我们讨论19世纪末期电影与魔术在社会空间与文化空间都具有相近属性,能赋予人心理幻象,在感官层面皆具有“欺骗人眼”的效果时,还可以通过走马灯这一线索追溯到千年前,即视觉上奇趣讨乐的魔术装置始终与光影之变密不可分。 公元189年前后,东汉著名魔术匠师丁缓制作了常满灯并发明了精美复杂的转动“九层博山香炉”,奇鸟异兽借着炭火点燃的热空气,环绕香炉而转并散发香气供人赏玩、提神醒脑。丁缓与马钧等魔术师都为古代宫廷娱乐制作过巧妙的舞台道具和机械机关,通过对光影的操作传递艺术美感,在技术装置层面突出了审美的艺术维度。这与电影作为光影之艺具有共通特性。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卷三》里记载了秦威阳官里的“青玉五枝灯”。其玉管长三尺三寸,有二十六孔,连通了一个小风车或气轮装置,吹艺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11)除此之外,还有“仙音烛”(12)等类似装置。它们虽然不是典型的走马灯,但是显现出古代匠师对活动图像投影,对像、形、声以及媒介装置的娱乐性进行的尝试。 走马灯作为中国光影装置,不仅具有科学美还具有艺术美的特质,承载着西方近代科学到来之前中国形塑的光影经验和视觉探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视觉经验的探索偏向从自然界获得验证,对于成影装置走马灯的理解则是源于民间艺术与技术的探索,且涉及社会性的表演和广泛的市井传播。宋代都市文明和民俗杂戏繁荣,影灯成为了市民娱乐装置,当时文人的记述中出现了多以奔马题材为主的灯具。北宋金盈之在《醉翁谈录》中记载了汴京(今开封)风物繁华之盛景,上元月时分,东华门市集灯火纷繁,“镜灯、宇灯、马骑灯、凤灯、水灯……”(14)吴自牧《梦梁录》在述及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夜市时说:“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其“春冬,扑卖玉栅小球灯,走马灯等”。(15)南宋吴潜曾作诗云:“半勺兰膏媛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骑乘猛燎奔驰疾,人运长枪转战轻,旗影静移云母帐,剑铓微掣水晶营,何人幻此圆机妙,独向元霄荣美名。”(16)包括走马灯在内的种种影灯为宋代市民提供了丰富且直观的光影视觉感受,赋予人们感知色彩、运动、呈像、想象的物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