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视角是叙事学研究的经典话题,合理得当的叙述视角选择与创新向来可以为文艺作品增加艺术魅力,甚至成为创作者的重要标识及风格: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的独白风格、黑泽明《罗生门》的多视角叙述为文学、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作品增添了光彩;在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苏童的《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格非的《青黄》等小说,以及《小城之春》《我的父亲母亲》《心迷宫》等电影中,对叙述视角的运用也都起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电视剧的相关探索在20世纪80、90年代受电影、文学、戏剧等姊妹艺术的影响出现了萌芽,独自、旁白等手法已在单本剧、短篇剧中多有尝试,不过在整体上电视剧对叙述视角的运用尚未达到较高的艺术自觉。直到21世纪初期,《大明宫词》《青衣》《暗算》《士兵突击》等电视剧创作中,才明显表现出对叙述视角的自觉运用与创新意识,令学界、业界至今津津乐道。 近年来,剧集创作中叙述视角的艺术探索出现了更为集中、亮眼的表现。纵观近五年豆瓣国产剧高分榜单,无论是《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漫长的季节》等悬疑类剧集,还是《三悦有了新工作》《外婆的新世界》等非悬疑题材剧,在探讨其在口碑、市场上获得一定认可的原因时,除立足现实的立意、扎实的专业制作等要素之外,叙述视角的创新巧思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剧集创作叙述视角的研究多存在于个案分析中,立足国产剧集整体创作的专题分析较少,本文试图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学理思考。 一、叙述视角分类:从文学到影视的理论沿袭与创新 对叙述视角的思考,源自文学研究领域。美国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文学术语词典》中将视角定义为“讲述故事的方式——作者通过建立一种(或多种)模式向读者展示构成虚构作品叙事部分的人物、对白、行为、背景和事件”。①现代经典叙事学对叙述视角的分类则离不开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提出的三种聚焦方式,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和外聚焦叙事”。②不过,热奈特的“聚焦”一说虽影响深远,但仍然是针对文学领域的小说创作提出的。 电影和电视剧是影像与声音综合的视听艺术,故“在影视叙事学里,视角是视点(机位)所决定的视野和听觉范围的总和”。③一方面,作为视听总和的影视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在对聚焦问题的把握上有相近相通之处,影视叙事学针对观众与人物对信息的把握多寡提出所谓“认知聚焦”概念,具体分为观众认知聚焦、内认知聚焦、外认知聚焦三种情形,依次表示观众比人物了解的信息更多、相同或更少,与前文提及的热奈特的聚焦三分法基本对应。 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因呈现了直观具象的声画场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看者的想象,使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看”与“说”的关系能够被明晰地讨论,而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总是需要借助读者的想象,才能被建构成二维或三维空间。因此,当文学叙述视角的“聚焦”一词被挪用到影视叙事中时,事实上就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即含混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看/认知”与“说/叙述”的复杂关系,恰如安德烈·戈德罗和弗朗索瓦·若斯特在合著的《什么是电影叙事学》中所辨析的,影视叙事与文学叙事有很大差异,在视觉聚焦之外,增加了听觉聚焦;又依据从主观到客观的渐变规律将聚焦形态进一步分为主观性最强的原生内视觉/听觉聚焦,主观性减弱、客观性加强的次生内视觉/听觉聚焦以及客观性最强的零视觉/听觉聚焦。④创作中,由主观性较强的视觉听觉聚焦叙述者释放的情绪与信息能够对观众产生引导作用,而客观性较强的视觉听觉聚焦叙述者也能传情达意、进行暗示,最终为作品设置悬念、铺垫反转并建构隐喻象征,发挥丰富的叙事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主客观视角的运用手段虽然有所差异,但审美功能可能殊途同归,重要的还是技巧运用是否得当。 因此,探讨影视作品的叙述视角,既需要从经典叙事学(文学叙事学)的聚焦论题出发关注作品叙述视角的常态化设置与功能,又要注重厘析影视作品的视觉聚焦与听觉聚焦中区别于经典文学叙事的特质与运用,以便于更准确地把握剧集创作中叙述视角(叙述者和人物)在视觉、听觉上的复杂关系。同时,人们认识与运用理论总是需要兼顾对理论的批判与反思,以避免陷入影视叙事学某些理论概念的繁复琐碎之中。 (一)零聚焦:趋近全知的视觉听觉表现 文学创作中,零聚焦或无聚焦叙事是指叙述者无所不知的叙事,即叙述者说的比任何人物都多,⑤通常也被称为“全知视角”。这种叙述视角最为传统,叙述者往往就是作者本人,以第三人称的局外身份叙述故事,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也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当叙述者要把复杂的故事讲清楚时,一般都需要在整体上运用零聚焦视角以统观全局。 影视创作中,电影、电视剧用不同视角的集合组成相对的“全知”。零聚焦也构成了影视叙述视角的主流形态。由于影视作品的表现内容被框在屏幕内,只能通过演员表演和后期剪辑、字幕等视觉元素,对白、独白、旁白、配乐等听觉元素结合起来传达信息,因此影视作品中零聚焦视角的叙述者多为导演本人,并通过摄像头完成叙事。如《霸王别姬》《金陵十三钗》《八佰》等影片均以全知视角叙述历史大场面,人物命运的浮沉起落和历史的厚重磅礴在零视觉聚焦和零听觉聚焦的结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2015年版)中贯穿的第三人称旁白和不固定视角的镜头画面,也是典型的独立于故事之外的全知视角。该剧开篇就用大段旁白(实际上是原作中的文字)介绍故事背景,与此同时选取了开阔的全景式画面展现人物所处的环境。待孙少平这一人物出场后,旁白继续响起:“孙少平上这个学,实在是太艰难了……所以在眼前的环境中他是自卑的……而贫困又使他过分自尊。”这段话配上孙少平偷偷吃掉最后剩的黑馍的画面,交代了他穷困窘迫的家庭状况,解读了他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有利于观众了解和理解人物。零聚焦视角下娓娓道来的第三人称旁白既能补充故事背景,交代情节、塑造人物、解读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又能适时抒情、点明主旨,带给观众一种特有的观剧陪伴感和亲切感。对于这种由文学名作改编而来的电视剧,零聚焦叙事也是一种兼顾、平衡文学性和视听性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