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填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空白、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网络的安全性和韧性的重要抓手,也是协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现实中,尽管中小企业的数量在经济系统中占据绝对优势,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融通、协同发展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中小企业不仅缺乏融通发展的意愿,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模式来牵引其有效融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中小企业凭借其灵活性、创新性、海量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成为与大企业协同的重要载体,从而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保障产业安全。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创造了新的工具(例如数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如平台、商业生态、商业模式等),更是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生态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在阐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究数字经济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几种典型的模式和可能实现的路径;从现实中分析我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其演进,针对其中存在的现实困难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大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本文的创新点可能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立足数字经济的现实背景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究数字经济驱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内在机制、模式和路径,是对数字经济在组织间功能和产业协同发展功能的延伸性研究。二是立足我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内涵 融通的本意是“使融洽、互相沟通”,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的沟通和协作行为。“融通”一词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并衍生出政企融通、大中小企业融通、融通创新、资金融通等一系列概念,其中以大中小企业融通最为典型,它刻画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沟通、协作和共同发展的行为和状态,体现了大中小企业的网络和生态关系。已有研究认为,大中小企业融通主要指那些存在供需关系、配套协作的企业,围绕资本、技术、产品、信息等要素,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形成的高效互动、互通、融合的发展状态(陈航和刘琳,2018),具体的融通方式包括技术创新协同、管理创新协同、产业链发展协同等(潘望和程惠芳,2019)。[1-2]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将大中小企业的融通模式总结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等七种模式。 现实中,大中小企业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融通行为和状态,这是市场生态得以形成的基本前提。广义上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指的是摒弃对企业规模的偏见以及过度竞争的误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通过资源要素、产品服务、技术创新、战略部署等方面的有效协同,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共赢的企业生态。而狭义上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则指的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业务领域的合作,其核心在于平衡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议价能力和竞争地位的差异,形成二者相对平等的合作关系。 从范围和空间来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表现出从围绕某一产业链、在特定区域上的融通向跨行业、跨区域的融通演化。工业经济时代,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核心是产业链上的业务融通以及与之相伴的资源、信息、创新、服务等方面的相互匹配和共享。因此,产业集群是大中小企业融通最常见的载体。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大中小企业融通涌现出新的模式,表现出新的特征,数据成为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关键纽带,跨区域、跨行业和跨平台的融通已成常态。 在具体的融通模式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表现出多要素、多主体交互形成的网络性及复杂性特征,单一的要素或者链状特征难以反映其融通发展的现实。聚集在特定地理或者网络空间上的集群型融通和平台型融通、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的产业链融通,以及以创新创业生态构建的融通网络是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基本模式,其中夹杂着多主体、多要素、多产业、多技术的交织和互动,形成现实中复杂的大中小企业融通模式。 三、数字经济驱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内在机制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导经济形态,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系统的方方面面,成为驱动经济系统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通过基础设施的要素供给和工具支撑、数字场景营造和机会创造,以及促进合作的生态构建等机制来驱动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 (一)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要素供给和工具支撑机制 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基础设施的概念和范围:新的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加工等催生了大量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网络、数据中心等新的数字原生基础设施;数据赋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变革也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升级,数字原生基础设施和升级后的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内容。对于高度依赖物理基础设施的中小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不仅是驱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而且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有力支撑工具。一是数字基础设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底层要素支撑。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支撑力量,由于连通便利、边际成本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等相关技术和产品渗透到经济系统的各个角落,并成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普遍采用的有效工具,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基础。二是数字基础设施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连接工具。虽然数字基础设施的表象是各种设备、终端和软件,但其内核是数据资源要素的生产、传输、存储和加工。数字基础设施的推广和运用使得原来孤立在个体、企业、产业、部门中的数据被连接和流动起来了,在明确的权限和交易规则下,阻碍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的信息壁垒、数据孤岛等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得以根本解决。在此背景下,大中小企业之间从传统的局部沟通、事后沟通和“博弈性”沟通转变为系统沟通、实时沟通和对称沟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沟通障碍和交易成本将极大程度地得到缓解(赵星,2022)。[3]三是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共同成长。数字基础设施的普惠性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创业成本和经营成本,且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依托的数字服务平台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性和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供应链金融、共享工厂、数字精准营销和仓储物流服务等,这为中小企业发挥专业化优势和提升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而大企业往往是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表现出共生、共荣、共赢的生态融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