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3.13 一、问题的提出 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关系到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教育生态,更是成为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完善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举。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等系列建设工程,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规模、学校数量、办学条件、培养模式、内涵建设、综合改革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1]。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立足高位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2019年,教育部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拉开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序幕,以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为核心,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开启了对“双高计划”各建设单位的中期绩效评价。本次评价采取以建设单位自评为基础、省级评价为重点、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评价为引导的方式。2023年1月3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综合评议,教育部公布了197所建设单位的评价等级(160所建设单位评定为优秀)。“双高计划”的建设与评价将代表着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往哪里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早在“双高计划”建设初期就有学者提出初定一个验收评价指标体系来确保建设的大方向[2]。在建设期间学者们尝试通过对相关文件政策的解读[3-4]、高职院校办学评价的理论探讨[5]、现实办学情况的实证分析[6]等提出“双高计划”评价的理念、标准、内容、方式等。也有部分学者从“双高计划”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各个维度构建细化的评价体系[7-8]。在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实施“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后,学者们开始聚焦评价理念如何理解、方式如何优化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讨论[9-11]。目前,已有研究多是定位于“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和绩效评价本身,倾向于对已有实践在操作层面上的优化。“双高计划”不仅是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所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更是探索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向的重要之举。因此,对于“双高计划”建设和评价的思考需要进一步回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原点,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需求,深入把握“双高计划”的实践价值与诉求。 本研究通过对197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中期自评报告、教育部“双高计划”中期建设采集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中期自评报告分析,对197所建设单位的总体改革以及各项任务执行情况作出整体分析,展现3年建设成效,总结建设经验,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建设方向。 二、“双高计划”中期建设成效与反思 “双高计划”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回顾“双高计划”中期建设成效,发现项目实施中的不足之处,为“双高计划”后半程建设发力找准着力点。 (一)“双高计划”中期建设成效 经过3年建设,197家建设单位不断强根基、扬优势,主动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围绕十大核心任务,基本实现了“建设时间过半、经费使用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目标超额达成”的中期建设目标,并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各建设单位的发展智慧。 截至2021年12月31日,197家建设单位围绕十大核心任务,共完成绩效目标点74046个,均数约376个,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完成绩效目标点28266个,均数约505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绩效目标点共计45780个,均数约325个。197家建设单位的中期总体任务完成率为94.72%,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中期总体任务完成率是94.59%,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期总体任务完成率是94.81%。 3年的建设时间中,各建设单位围绕“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①的十大改革任务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与区域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样板。一是将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发展改革首要任务,形成并巩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大党建”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8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13个。深入实施“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扎根工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形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120余个。二是以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专业群建设、双师队伍建设为项目核心。197家建设单位主持和参与1420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385个行业标准建设,入选4个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145个省级及以上协同创新中心,99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53个高水平专业群形成组群模式适配化、运行成效多元化、资源整合高效化建设生态。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行业教指委委员、博士、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行业领军人物等高层次人才6846人,共形成22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2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三是着力提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学校治理、信息化、国际化等建设水平。培育了576个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200个,高水平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04个。建设单位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将建设任务融入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等国家战略之中,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97家建设单位结合自身学校条件与特点,完善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师生信息化素养得到较大提高,数字资源内容不断丰富,137家建设单位获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专业升级、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日趋提升。职业教育的“中国品牌”“中国模式”逐渐形成,197家建设单位共与74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