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秉持着中华民族千年共同富裕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基本公平两种价值。自“共同富裕”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后[1],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持续对中华民族传统“大同社会”理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机会均等”“公平分配”“兜底保障”等充满现代气息的包容发展理念纳入共同富裕,使其内涵日益丰富与完善。在共同富裕思想指引下,中国不但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通过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持续探索通过实现更加充分的发展与更加公平的分配来防止两极分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努力使经济社会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避免陷入因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托克维尔困局”[2]。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3]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既是重大的理论进步,也是明确的实践要求。毋庸置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一、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 新时代为共同富裕这一中华民族千年理想和追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共同富裕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均贫富”来实现,只能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共建来实现,通过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发展与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分配来实现。作为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才能使共同富裕少走弯路、扎实有序、蹄疾步稳。 (一)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发展为先的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经济常识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全体成员所能达到的平均“富裕度”是由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总体物质条件决定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产生理想中的共同富裕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0.37万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100.88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形成了扎实的工业基础设施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使共同富裕从遥不可及的理想追求变成无限接近的现实目标。 共同富裕的现实可能性是经济快速发展实践积累的结果,更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实践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即使将现有国民财富完全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还是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富裕度”,实现不了共同富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特别强调,在推动共同富裕时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6]。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来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展,通过发展做大“蛋糕”。应当将政策重心放到推动发展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提高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通过按劳分配为主、多劳多得等分配举措激发全体社会成员从事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财富积累,夯实共同富裕物质技术基础。 过去一个时期,一些人错误地将共同富裕等同于“第三次分配”,解读为“均贫富”,打着“共同富裕”的旗号妖魔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给民营企业的创富信心与发展积极性带来较大冲击。对此,习近平特别强调,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明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7]。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奋斗共建的富裕 社会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如果不劳动,财富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的重要指示[8],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把思想教育与政策引导紧密结合起来,支持鼓励全体社会成员确立积极向上的奋斗观、劳动观,旗帜鲜明地强调勤劳致富是共同富裕的核心动力,鼓励支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奋斗共建共同富裕。 要千方百计为广大人民群众勤劳致富创造条件。习近平特别指出,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9],就是强调要注重为全体人民勤劳致富创造公平公正、机会均等的宏观环境。首先,要努力从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制度安排等方面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群创造平等可及的创业就业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的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人们的劳动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各尽其能、勤劳致富;其次,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网络,尤其要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群进行兜底,力争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与此同时,应该明确,我国的共同富裕是人口基数庞大、土地幅员辽阔、涉及众多方面领域的共同富裕。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离不开更高水平产业体系、就业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但高水平产业体系、就业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需要巨量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投入与合理调配,需要长期异常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面对长期繁重而复杂的任务,在工作态度与实际行动上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方面,要动员最大的力量、发挥最大的智慧,努力开发技术资源要素潜力,提高技术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促进社会财富总量增长,创造更多优质就业,促进各领域协同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提高共同富裕质量并不断扩大共同富裕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尊重现实、把握规律,正视我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统筹需要和可能,把共同富裕各项工作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做兑现不了的承诺。即使将来发展水平更高、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