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120/bjutskxb202301001 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毛泽东同志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所谓必然,就是客观认识存在的规律性[1]306。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我们又将如何遵循规律并实现科学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2]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规律和三大发展,也是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基本依据,更是展望2035年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战略目标依据及其发展阶段依据。 本文以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新阶段为主题展开论述与探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根据党中央提出的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论述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基本依据。三是根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构想及阶段性部署,论述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四是根据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为依据,认为在2021-2035年的15年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过渡时期”;之后,中国将进入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到2049年,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78年,在改革开放100周年时,实现第三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达国家;到21世纪末,最终目标是完成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铸就“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部署,即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20-21。因而,这就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实现现代化“两步走”战略的宏伟蓝图。 中国已进入创新强国的新时代,需要精心擘划和设计制定富民强国的大战略。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建议》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全方位总体的战略部署和系统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专门指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稿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5]。国家编制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时,是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量化目标。 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理论基础、实践依据是什么?中国处在世界怎样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根据党中央的《建议》精神,并依此作为研究的基本依据和时代背景,对中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展开专题系统研究,量化分析发展目标和指标,以及实现路径和政策导向;同时,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客观规律出发,对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远景展望,以定性分析与量化计算相结合作趋势性判断和预测,并进一步探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阶段依据。 三、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1]300。对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相继进行了持续性的创新探索和理论总结。 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是基于党的八大路线。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166他还认为,要通过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富裕的程度定量考察研究建成社会主义的“边”,即阶段性特征问题。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渊源[6]。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无限的,也是有个“边”,关键是如何客观且全面地认识和分析这个“边”,以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从量变到部分质变(“边”)。这个“边”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从比较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到比较高水平的中级阶段,也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再量变乃至到质变的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