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目前,职业教育收益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职业教育为个人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等方面回报,[1]鲜有学者关注职业教育带来的非经济回报,[2]尤其是对于社会地位的影响。本研究从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出发,聚焦职业教育与社会地位的关系及其年龄和世代的变迁趋势。 (一)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 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个体技能的形成和社会流动。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个体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形成人力资本。[3]人力资本包括通用技能和专用技能,二者均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个体获得工作的概率和收入。个体的职业教育投资行为取决于技能与工作机会的相关性,如果职业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其获取工作的概率、改善就业质量,那么个人就会进行技能投资,以实现社会地位的跃升。根据赖特(Wright,E.O.)提出的技能资产理论,依据对技术/资格证书占有情况,将人群分为专家和非技术性人员,前者拥有以证书为基础的技能资产,后者不拥有技能资产。[4]在工业社会结构中,专家属于中间阶级,他们占有部分组织资产和技术/资格证书资产,以此为基础获得生产者剩余。个体可通过教育与培训获得技能资产,从而实现社会流动。帕金(Parkin,F.)认为,专业资格和技术证书制度与财产制度同样重要,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分层的两大基本制度,技术证书决定着谁可以进入何种职位。[5]财产和资格证书被视为可以相互交换、彼此等价的资产。在决定社会分层、阶级结构方面,技术证书的社会流动功能丝毫不亚于财产制度。职业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获得资格证书,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有可能下降。知识社会学理论提出,知识经济已成为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6]随着知识社会的深化,各国均出现了去工业化趋势,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加剧。产业工人群体内部根据技能水平差异分化出新的群体——白领阶层的技术人员,同时,其他传统蓝领产业工人数量下降。伴随着知识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文凭和证书成为知识的替代物,出现了依赖文凭证书系统来组织社会结构的文凭社会。[7]文凭证书系统的扩张使其成为社会个体竞争职业身份并进入某一阶层的入门证,且使得技能培训成为文凭证书获得的副产品。 文凭是从体力劳动跨越到非体力劳动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当代社会,学历教育文凭成为社会成员实现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凭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追逐。中国逐步从工业社会转型为知识社会,随着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出现了文凭通货膨胀和贬值,社会成员转而追求更高的学历文凭。[8]职业教育和技能证书在推动社会流动方面的功能下降,在社会中逐步被边缘化。 社会流动是个体社会地位的动态变化过程,与个体社会地位获得紧密相关。本文尝试利用APC模型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地位的年龄效应和世代效应进行分析,检验职业教育与社会地位关系的变化过程。 (二)职业教育和社会地位获得 社会地位,有时也被称为社会声望,是社会分层理论学家们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地位是指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综合性价值评价,通常用职业声望或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指数①来表示。[9]声望代表了个人地位的等级,[10]职业声望是用来评估个体的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11] 职业声望一般是人们对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按照好坏程度与高低等级进行赋分,依据得分高低来排列职业的声望等级。[12]在一定时期内,职业声望相对高低的评分排序具有稳定性。[13]国际上通常采用标准国际职业声望(Treiman's Standard International Occupational Prestige Scale,以下简称Treiman's SIOPS)指数来测量职业地位,[14]以此来反映个人的社会地位水平。一个职业的声望越高,该指数分值越高。此外,社会地位层级的主观自我认知也是测量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具体操作中,被调查者一般通过主观自我评价,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归属层级进行判断。[15] 职业声望可以视作教育的一种私人收益。早期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与获得更高声望的职业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16]类似于教育的收入效应,相比于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毕业生更有可能获得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工作。[17]这一结论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证实。[18] 但相比于同级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的影响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具有功利性和工具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侧重技术性和应用性,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往往位于初级的职业岗位和较低的社会阶层中。[19]职业教育培养的劳动者进入的岗位往往缺乏“专属性”的职业地位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及空间。[20]这与部分国外学者的观点一致。尽管职业教育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但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教授较低水平的技能,提供的文化资本和社交技能相对较少,可能使学生进入次一级的劳动力市场,[21]毕业后学生多从事低收入水平的职业,几乎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22] (三)职业教育影响社会地位的年龄效应和世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