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近的经济形势与展望 (一)最近的经济形势:1997年仍保持顺畅的经济增长 直到1997年年中为止,台湾的股市价格仍有显著的上升,民间消费、投资活跃,取得了内需主导型的坚挺经济增长。1997年10月,货币投机的动向增强,台币汇值下跌20%左右,股市价格也曾一度暴跌;但进入1998年以后,币值便趋于平稳。 1997年台湾开始实行“新经济计划”(1997年1月~2006年),其目标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取得持续的经济发展”。在这段期间内,逐步地在资本投资与金融活动方面放宽限制、实行自由化。 生产:以内需为中心,生产与经济有了坚挺的增长 经济增长在1995年曾一度减速,1996年有了缓慢的回升,1997年取得了坚挺的回升,另一方面,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率则有所下降,而国内消费与投资则有顺畅的扩大,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从1996年的5.7%提高到1997年的6.8%,是六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但是1998年1~3月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却仅比1997年同期增长5.9%,经济增长速度已稍有减缓。此外,工矿业产值则由于基础金属制品、电气与电子制品等制造工业部门产值取得了近十年来的最高增长率而有了顺畅的增长,在1996年比1995年增长1.8%之后,1997年比1996年增长6.9%。其后,1998年1~3月的工矿业产值则比1997年同期增长4.5%,增长速度稍有疲软。 就业:失业率继续持有高比率 由于1996年经济增长减速,1996年的失业率从1995年以前的1%左右上升到2.6%。其后,由于1997年下半年经济景气有所恢复,失业率也因而稍有下降,但1997年全年的失业率仍达到2.7%。进入90年代以后,制造业部门的工资上涨率趋于下降,1996年为4.1%,之后,1997年也保持4.5%的低上涨率。另一方面,1997年的劳动生产率(指制造业部门)则达6.4%的增长。 物价:1997年的零售物价指数上升率保持十年来的低上升率 80年代下半期以后,零售物价上升率一直保持在3~4%左右,1996年为3.1%,1997年又进一步下降到0.9%,保持了十年来的低上升率。但是从1997年年底以后,由于受到货币贬值的影响,批发物价、出口物价、进口物价的价格均急剧上涨。进入1998年以后,零售物价也稍有上升,1998年1~3月的零售物价比1997年同期上升1.6%。 国际收支:国际经常收支顺差额有所缩小 就国际收支情况看,1996年国际经常收支顺差额有大幅度的增长,达110.3亿美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4%)之后,1997年主要由于贸易收支顺差额有所缩小,国际经常收支顺差额减少为77.2亿美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2.7%)。贸易收支顺差额从1996年的175.7亿美元减少为1997年的139.3亿美元;另一方面,服务收支、资本转移收支则继1996年之后仍有所缩小。此外,金融收支在1995年以后一直持有巨额的逆差,1997年来自海外的直接资本投资、证券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其他投资则有大幅度的减少;从整体看,1997年金融收支的逆差额稍有缩小。 1996年年中以后,台湾的外汇储备额趋于增大,到了1997年6月底,增至900亿美元,1997年7月以后由于台币币值贬值的压力增强,台湾“中央银行”大量抛售美元进行干预,为此台湾的外汇储备额到了1997年10月底便已减少到829.2亿美元。其后,干预程度减小,外汇储备额才又缓慢增加,1998年3月底回升到836亿美元。
注:(1)1998年的预测数字为台湾“行政院”的预测数字(1998年5月)和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数字(1994年4月)。 (2)财政收支按财政年度(当年7月至翌年6月)列示。 (3)储蓄率指国民总储蓄额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只有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数字系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二)汇率、金融与财政的动向 汇率:1997年对美元的汇率有小幅度的减值 台湾的汇率制度于1982年从固定汇率制度改为采取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又于1989年4月起改为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基本上任由市场供需关系去决定,但由于台湾的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变动的影响,为此台湾“中央银行”每每进行干预。1997年台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动向为:5月以后开始缓慢减值,7月台湾“中央银行”中断干预,容许台币贬值,汇率降为1美元=28台币。10月起台币所受减值的压力增强,台湾“中央银行”虽然进行了大幅度的干预,但10月17日台湾“中央银行”宣布中断干预,任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台币汇率,台币大幅度贬值。其后,台币的汇率保持在1美元=30元台币以上,1998年4月贬至1美元=33美元(比1997年6月底贬值了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