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陷入长期经济萧条,以及主流经济理论在解释资本主义危机时的乏力,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同时陷入危机。以米歇尔·阿格利埃塔(Micheal Aglietta)、阿兰·利比兹(Alain Lipietz)、罗伯特·博耶(Robert Boyer)等为代表的法国经济学家,在继承马克思经济学核心理论与范畴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年鉴学派的部分观点,发展出了一个分析资本主义长期经济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为探索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由此形成了法国调节学派。① 法国调节学派强调动态、结构、历史和累积因果论述的分析方法,以资本积累过程与绩效为核心,以各种制度体系运行的相互关系为分析路径,广泛使用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分析,并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制度结构及其功能上就资本积累的过程、动力、障碍以及绩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②在法国调节学派的分析框架中,积累体制(regime of accumulation)、调节模式(mode of regulation)以及制度形式(institutional forms)构成了调节理论的概念基础,其中,积累体制处于核心位置。③法国调节学派认为积累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逻辑,积累在整个再生产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积累体制深刻影响着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同时,积累并不是简单的经济过程,而是与各种制度(例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相联系的。长期来看,资本积累呈现出的主要特征则是一整套社会制度的产物。法国调节学派通过分析资本积累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社会制度关系来解释资本积累的长期模式,为理解资本主义长期转变、揭示资本主义内生规律提供了有力解释。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调节学派的理论逐渐被应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亚洲金融危机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快速的资本积累,帮助我国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资本积累过程出现了许多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积累的特征和规律。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待和处理资本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发挥其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⑤学习和借鉴法国调节学派积累体制理论能够为我们深化对积累的认识、深刻把握积累体制运行逻辑、提高积累体制运行效率提供有益思考,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立足于法国调节学派的积累体制理论和中国经济的制度特征来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本积累体制的形成和演变,以期为新时期实现积累体制高效平稳运行提供有益借鉴。余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法国调节学派资本积累体制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第三部分研究法国调节学派是如何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体制进行分析的;第四部分利用法国调节学派积累体制理论对我国积累体制演变过程进行回顾概括;第五部分总结法国调节学派积累体制理论对我国积累体制变革的启示;第六部分为简要总结。 二、法国调节学派资本积累体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积累体制的思想渊源 法国调节学派的积累体制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法国调节学派继承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认为积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同时认为马克思所使用的一些概念过于宏大和抽象,难以直接应用于具体研究,应从中分离出如积累体制、调节模式、制度形式等若干中间概念应用到具体时期、具体形式的资本主义分析中去,以便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动态且复杂的特征。 相比于积累量的大小或积累速度的快慢,调节学派更关注积累过程中质的变化,并强调积累与制度间的关系演变对利润率和价值实现的影响。以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法国调节学派提出了内涵型积累和外延型积累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理论基础分别是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和绝对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强调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而法国调节学派以积累体制概念来描绘以供求实现为内容的物质和资本的再生产,以调节模式及制度形式的概念来反映为了维持物质资料再生产而进行的社会关系再生产。⑥积累体制与再生产图示的区别在于二者的代表性参数来源于不同的制度形式:前者来源于劳资关系,后者来源于竞争形式。⑦ 就积累问题而言,法国调节学派同马克思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马克思的积累理论实际上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理论,而调节学派发展积累体制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详细地分析制度形式对工资和收益间分配的影响,以及变现要求与增殖要求的兼容性,构建起经济发展动力并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术语的再利用。⑧⑨ (二)积累体制的基本内涵 积累体制是一个宏观层面的概念,指的是维持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法国调节学派用这一概念来描绘长期增长模型的轮廓。具体来说,积累体制是维持稳定经济生产与消费平衡类型的模式,也可以视为维持第一部类(生产部门)和第二部类(消费部门)的平衡的资本再生产模式。积累体制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和有规律的增长规律。阿格利埃塔较早提出积累体制是社会转型的一种形式,指出它是在定义绝对剩余价值的最普遍规范的稳定约束下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改变劳动组织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制度。⑩更具体地,博耶对积累体制概念进行了界定。博耶认为积累体制是一套规则,这套规则确保了资本积累进程的普遍性和相对一致性,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规则能够消除资本积累进程中自身不断产生的扭曲和非均衡。这些规则涉及以下五个方面:①生产组织发展变化以及生产方式同雇佣工人关系发展变化的标准类型;②资本基于管理准则基础增殖的时限范围;③促进不同社会组群和阶层在生产动力上的价值分配;④有利于生产能力发展趋势的社会需求构成;⑤当非资本形式在研究的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时,与这些非资本形式的衔接方式。(11)(12)前两个规则由经济因素和技术发展趋势和水平决定,后三个更直接地取决于制度形式和调节方式能否有效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