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显著提升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多方面发展和重大成就。党的十九大对共同富裕进一步做出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近年来,共同富裕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学者们主要从宏观政治、经济的视角出发,基于“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逻辑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入探讨,厘清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方向[1-2]。 企业是财富的创造主体和分配主体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对于企业而言,共同富裕体现在企业与社会非利益相关者、企业与合作伙伴以及企业内部三个方面[3]。近年来,企业在促进内部共同富裕的行动中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吉利汽车于2021年针对员工启动共同富裕计划,将3.5亿配股普惠万名员工[4];腾讯于2021年先后投入1000亿元实施“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与“共同富裕专项计划”[5];阿里巴巴将投1000亿元启动共同富裕十大行动计划[6]。然而,通过仔细阅读共同富裕的相关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学术界缺乏从企业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尚不清楚哪些因素会对企业内部共同富裕行动产生影响,以及这一行动在企业内部产生的作用及效果。由此可见,探讨企业参与共同富裕的前因与作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企业视角出发探讨企业对员工实施共同富裕计划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效应。 企业实施共同富裕计划是其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决策,而企业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制度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度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外部制度压力对企业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学术界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制度压力划分为强制压力、规范压力和模仿性压力[7]。基于此,本文将以制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制度压力对企业实施共同富裕计划的影响。此外,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因此同时关注这两个方面对于准确衡量共同富裕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分配公平是其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知,它是能够衡量共同富裕中物质富裕程度的关键要素[8]。组织承诺主要反应了员工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对企业的认同、归属、承诺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共同富裕中员工精神富裕的水平。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企业实施共同富裕计划对员工共同富裕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制度压力对企业共同富裕计划的影响及其后果。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一)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来源于经济学与社会学,学者们基于这两个角度分别对制度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指的是人为设计的能够使得双方之间互动结构化的约束,它强调了制度在企业的战略选择与行为表现方面的重要影响。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将制度界定为为社会行为提供稳定性和意义的强制的、规范的、认知的结构与活动,它强调了组织如何顺应制度压力而表现出的趋同。随着学术界运用制度理论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影响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上述两种观点具有互补的作用,并由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观点,即制度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其中,正式的制度主要体现为通过法律、法规等官方手段强制执行,对企业的违规行为予以法律制裁和处罚,企业由此会产生强制性压力。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条件,包括价值观、习俗、文化等。非正式制度通过私人关系、社会网络关系等途径为企业带来了规范压力和模仿性压力,它们要求企业的表现是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符合社会的期望。规范压力来自社会信仰、价值观等,通过社会规范界定了企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由此对企业的行动产生约束性。模仿性压力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内化信念如何影响企业的行动[9],它通过模仿其他企业的行动而对其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做出反应。制度压力对企业的决策、行为表现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对制度的顺从有助于获得外界对其的认可、接受,增强其竞争优势。与之相反,当企业不顺从制度压力时,外界会对企业的表现产生质疑,甚至会怀疑其社会有效性。因此,为了在社会环境中获得合法性、维持合法性,企业服从制度压力所表现出的行动需要与社会的期望相一致。 学术界基于制度理论重点探讨了制度压力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绩效、创新、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等的影响。其中,在企业的绩效方面,学者们分别探讨了制度压力的不同维度对企业的环境管理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些研究表明强制压力对企业绩效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但是二者之间影响关系会因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同而异。在国内的经营活动中,强制压力对企业的社会绩效[10]、环境管理绩效[11]、企业绩效[12]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在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中,强制压力会降低企业绩效[13]。规范压力、模仿性压力分别通过促进企业社会战略反应[10]、企业的环境公民行为[11]、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行为[12]、人力资源本地化[13]提高企业的社会绩效[10]、环境管理绩效[11]、经济绩效[12-13]。在企业的创新方面,制度压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14]。学者们重点关注了制度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制压力、规范压力与模仿性压力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15-16]。具体而言,强制压力与企业的绿色创新战略、模仿性压力与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之间为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关系,规范压力与模仿性压力通过高管一般环保意识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战略[15]。此外,学者们还探讨了制度压力对企业接受创新性的影响,他们发现强制压力会提高企业客户对智能产品服务系统的接受度,而规范压力对它的影响为倒U型的关系,模仿压力正向影响客户采用输入导向的智能产品服务系统,而它对客户采用输出导向的智能产品服务系统具有U型的影响[17]。由此可见,制度压力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对于制度压力的服从整体上有利于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