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位于祖国南疆,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6。 深圳市下设5个区,23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5个区分别为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前3个在特区内,后两个在特区外。1996 年,全市人口为358.4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03.38 万人,暂住人口255.10万人。16年来,深圳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1980~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出口总额等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递增速度均在35%以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1996年特区户籍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收入为1.49万余元,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3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15元。但由于深圳地域广阔,各地资源条件有别,地区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到目前为止,尽管深圳总体上已相对发达,但有些偏远地区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贫困至今依然存在。 一、贫困标准与贫困村的区域分布 1.贫困标准。贫困,是个相对概念。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贫困标准不一样,同样,深圳与全国的贫困标准也不尽相同。根据深圳的实际,凡1994年末人均集体分配收入低于2000元的自然村被确定为贫困村,贫困村的绝大部分居民(7.8万人)被确定为贫困人口。 深圳之所以确定“集体分配收入”为衡量指标,主要有三方面考虑:①深圳的农民已经很少以自己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收入一般很少,主要靠经商和外出打工获得收入,人均收入指标很难确定;②深圳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只有1.6%, 如果农户不从集体分配中获取收入,光靠经营农业,大部分农户的收入很有限;③深圳大部分富裕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集体分配收入,二是靠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偏远地区农民几乎没有租金收入。 2.贫困村的区域分布。按照上述指标,全市共有416 个自然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占全市自然村总数876个的43%, 这些村的区域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贫困村分布在远离市区的特区外, 占贫困村总数的94.5%,特区内的仅占5.5%。特区外, 又以交通不便的龙岗区居多,达244个,占特区外贫困村总数的62%,宝安区只有149个,占38%。这种分布与深圳经济发展的轨迹是相吻合的。特区离香港较近,是中央当时给予优惠政策优先发展的地区,发展起步早,速度快,贫困村很少。特区外的两个区,地域广泛,面积达1692.5平方公里,而交通不便利,加上没有特区的优惠政策,对外资吸引力自然比特区差,发展一直滞后于特区,贫困村占的比例较大。但宝安区比龙岗区稍好,原因是宝安区是当时宝安县城所在地,发展早一些。因此,可以说上述分布符合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 表1贫困村区域分布表 特 区 内 罗 湖 区南山区 小 盐 田 梅 沙 翠 竹 西 丽 办事处 办事处 办事处 办事处 计 5 3 3 1223 特 区 外 宝安区 龙岗区 西 沙 福 松 公 石 龙 观 光 南 坑 大 坪 葵 坪 平 布 小 乡 井 永 岗 明 岩 华 澜 明 澳 梓 鹏 地 涌 山 湖 吉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计 9 8 9 20 27 23 15 36 2 41 16 40 26 59 58 3 1 393 二、贫困的现状 深圳贫困村的现状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行路难。几乎所有的贫困村都地处山区、边远地区,远离市、区中心,离城区干线公路也较远,这些乡村大多仍沿用着无等级的弯曲狭窄的乡村小道,有的泥沙路是晴天半空尘,雨天一滩泥;南山区的西丽镇至今仍有3个村没有通公路,村民行路非常艰难。宝安区149个贫困村,行路难的村就有79个,占53%;外商因“路”却步而投资其他地方的案例很多。 2.饮水难。大部分贫困村的村民至今仍饮用不上自来水,只能靠掘井取水,接引山水或水库水维持,这种水水量小、水压低、水质差,不仅满足不了工厂生产和村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且严重危害着工人和村民的身体健康。宝安区有32个村的村民饮用不上自来水;西丽镇区域内近10万人至今仍饮用井水、山水及水库水。龙岗区大部分村的村民都饮用从山上接下来的山水,有没有水喝全取决于自然降水量的多少。 3.用电难。大部分贫困村都是使用70年代陈旧的供电线路和设备,不仅线路破损,存在火灾隐患,而且供电容量严重不足。有的地区供电容量仅为实际需求量的1/3,经常停电,既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更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还有的村至今没有通电,靠油灯取亮。 4.排水难。大部分贫困村的市政基础设施都很差,几乎没有规范的排污排水(洪)管网,村里的污水、雨水排放都是无规则的、随意性的,造成污水横流,雨水囤积,滋生成群蚊蝇。一遇雨季刮台风下暴雨,便是淹没村庄,殃及村民。如靠近珠江口岸边的西乡、福永和沙井镇的8个村,平时村里的污水雨水排放都成问题。 5.上学难。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尺,教育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深圳特区的教育设施和教学方法比较现代化的同时,深圳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仍然相当落后。有30多个贫困村至今没有学校,60多个学校的建筑还是六、七十年代建的泥砖瓦房。由于条件差,高水平的教师少得可怜。另外,由于部分家庭贫困,仅1996年辍学的学生就达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