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社会供求总量矛盾得到缓解,但结构性矛盾却日益突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新的问题。江苏省也同样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振兴的又一次机遇。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超前试验区,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只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从开发区实际出发,优化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开发区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外资结构调整 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不要进行结构调整?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开发区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产业刚刚布局,没有什么可以调的,结构调整是赶时髦;有的同志认为,开发区是以利用外资为主的区域,现在招商竞争异常激烈,讲结构调整没有主动权,难以有作为。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超前试验区,其作用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可能削弱。开发区要有所作为,继续发挥好“窗口”、示范、带动作用,保持和发展优势,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度。当前最根本的是要先行一步,率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对开发区来说,关键在于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着眼于和着力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关键又在于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切实做到从粗放型为主转向集约型为主,从速度为主转向效益为主,从总量为主转向结构为主,从以量的扩张为主转向以质的提高为主。推进这个转变,应当从转变观念开始,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契机,落实到项目的选择和取舍,摆脱沿袭已久的老路子,走出一条新路子。所以说开发区结构调整重点是外资结构的调整,包括外资来源、方式、投向等结构。 从南通开发区发展实际看,强化结构调整工作也十分必要。十几年来,开发区坚持以项目为中心,改善环境,强化招商,外向型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到目前为止,累计兴办三资企业222个,总投资16.8 亿美元,注册资本8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95亿美元。投资主体来自香港、日本、台湾、美国、新加坡等22个国家和地区,有12个国际跨国公司进区落户。投资于纺织、纤维制造、电子设备、橡胶制品、服装制造、仓储、制革、房地产开发、家具制造等48个行业。目前开发区其投产企业120家。199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06亿元,出口创汇2.96亿美元,实现利税2.77亿元。开发区已成为南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开发区前进中由于缺乏经验和认识滞后于实践而产生的若干问题。从现实看,开发区经济总量偏小,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额、财政收入等指标,尽管纵向比较有很大发展,但横向比较差距较大。导致开发区抗风险、抗波动的能力不强,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开发区招商引资中存在着“捡到篮里便是菜”、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情况,开发区部分项目质量不高。投资主要来自港台等地,项目规模、档次不平衡,尽管全部项目的平均投资额达到700 多万美元,有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多个,但整体规模偏小,100 万美元以下项目占多数。不少国际跨国企业尽管进区落户,但投资规模不大,处于投石问路的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了大多数,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不高。产业结构偏轻,服装加工型企业占了很大比重。企业经营状况也不平衡,有一部分“弱质”企业和个别“劣质”企业,程度不同地存在真亏或假亏现象。由此可见,优化外资结构,提高效益,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对开发区来说显得尤为迫切。 开发区结构调整的特点 开发区结构调整与其他地区比较,有其特殊性。一是开发区属于新兴的区域,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历史沉淀少;二是开发区是以利用外资为主的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是区域经济的主体;三是开发区有不少特殊的有利条件,拿南通开发区来说,有港口、淡水资源、体制、政策、服务、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四是国家对开发区建设有一些特殊要求,开发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鉴于此,开发区在结构调整中要注意把握好三点。 1.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上,要以发展现代工业为主。 以吸收外资为主,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是开发区建设的方向和原则。虽然各个开发区由于各自的特殊性,其功能、目标定位不尽相同,但除个别有特殊功能定位的开发区如虹桥开发区外,绝大多数开发区有一条是共同的,即必须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发展现代大工业;第三产业也要相应配套,但主要是为第二产业服务。这个方向和原则不能改变。对于南通开发区来说,发展现代大工业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开发区把建设目标定位在建成一个现代化新区上,这个新区要与老城区、建设中的新城区及周边的度假区、港区相衔接,且互为补充。这就决定了开发区必须以发展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工业发展配套和服务的,重点要在港口贸易、仓储以及金融、保险、文化、教育、饮食服务等方面有所发展,与工业新区相适应。 2.在市场调整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上,以宏观调控为主。 开发区内主要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形成过程与国内企业形成的过程是不同的。不少国内企业是在条块分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加上政府的主观行为所形成的。改革开放以后,市场虽然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改变不合理经济结构的基本格局。同时,市场调节机制由于受到体制改革滞后性的障碍,也没有能充分发挥它应当起到的作用。可是外资企业的形成过程却正好相反,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产生的。虽然开发区是政府行为的产物,但由于外资企业的投资主体是外方,政府的意志不起决定性作用,只能在双方利益趋同的前提下才能产生。这样,外资企业所体现的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相对较高。开发区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又处在沿海开放地带,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突出。但是从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来看,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要求政府加强宏观干预。否则将会出现盲目竞争,造成资源浪费。所以结构调整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引作用。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市场调整的作用,实际上,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整也是不会成功的。加强宏观调控,就要求政府有力地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增强其主动性,优化结构,严格筛选项目,防止简单的数量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