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418(2022)06-0105-09 近年来,在新技术、新媒介、新观念的驱动下,“IP电影”“系列电影”和“电影品牌”逐渐成为电影创制与消费领域的关键词。2021年11月,《“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要求“鼓励原创性作品,鼓励开发品牌化、系列化电影”,[1]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电影产业化的积极实践,明确了未来产业升级的重要面向与路径方法。回溯可见,国产电影创制观念经历了从“类型经验”向“系列自觉”的迭代,亦表现在从经典IP改编创作,向原创系列电影与跨媒介内容衍生的进阶式发展。那么,在国产电影的产业实践中,积累了哪些系列化与品牌化的成功经验?作为产业与商业层面均有突破性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以下简称“唐探系列”)如何实现跨媒介内容的衍生与联动?何以形成受众对这一IP品牌的认知度与好感度?本文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尝试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升级中的新“生产—消费”关系及其现实逻辑。 一、21世纪以来国产电影创制的“系列自觉” 系列电影在全球电影的生产与消费活动中长期受到青睐。基于体系化的制片模式、跨文本内容延续以及连续性消费等优势,系列电影促成了某一IP品牌的流行与经典化,同时也是对时下文化表征与主流审美的生动反映。21世纪以来,国产电影逐渐形成鲜明的“系列自觉”,并从传统的电影序列拓展,发展为融合媒介中的系列内容衍生与共生。 具体看来,2002年中国电影业进入新一轮改革,明确了电影作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定位,促进了大众文化消费与娱乐产业经济快速崛起。中国电影尝试探索一条不同于好莱坞电影产业之路,从类型经验向系列自觉的转型正是集中于这一阶段,并诞生了诸多经典系列IP。例如:2002-2003年的“无间道系列”实现了票房与口碑双收;2006年“疯狂系列”的首作《疯狂的石头》不仅成为小成本喜剧电影标杆,同时奠定了该系列的独特形式风格;2008年影片《叶问》上映,并在此后十一年间形成完整系列。这一阶段的国产系列电影创制虽然形成了短暂高潮,但并未形成具有影响力与可循的产业经验。这与21世纪之初国内电影工业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与系列电影创制经验的局限性有关。 2015年前后,国产系列电影经历了一段影片数量的爆发期和市场红利期。其中包括根据小说IP改编的《寻龙诀》《九层妖塔》以及《小时代4》,票房均超出预期。2015年《唐人街探案》斩获8.23亿票房,领跑春节档,系结了首批“观众缘”;2018年《唐人街探案2》再度以33.97亿票房在同档期夺冠。而在系列电影上映周期内,“唐探系列”相继开发了同IP网络条漫、出版物等漫画内容,为这一IP的后期文娱市场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与传统的IP改编电影不同,“唐探系列”始终以电影为核心“创意源”,并以此联动其他形式的系列内容。2021年《唐人街探案3》预售票房超7亿,上映首日票房超10亿,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整体看来,“唐探系列”电影在融合媒介内容开发与消费拓展层面,具有国产电影产业示范意义与经验价值。 以“唐探系列”为例,一方面,国产电影的系列化创制策略正向多元媒介的内容共生模式转向。在创制层面,传统系列电影叙事模式一般是稳定主题下的时空“线性”结构,“唐探系列”则尝试建构了影剧、影游交互的“故事世界”和“人物谱系”。在营销层面,“唐探系列”有意避免了“系列续作”“原班人马”和“经典延续”等标签,而是强调了单部影片的吸引力元素。与之相应的,在电影产业升级和文娱新消费需求的双向合力下,观众对于电影“系列化”的认知,已经由电影的生产创制领域,逐渐延伸到跨媒介内容的拓展与消费领域。 另一方面,虽然经典类型电影在全球经久不衰,但系列文本组合对经典叙事结构的“破坏”与“重构”更具类型经验上的创新空间,因此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对此,在理论阐释层面被视为“系列的观念‘已逐渐取代或囊括类型’”。[2]系列电影的“生命力”大多源自对其所脱胎的经典类型结构的改造,但其系列化的过程又意味着再一次的“公式化—脸谱化—图解化”过程。以“唐探系列”为典型,《唐人街探案》最初始于经典侦探片结构,融入了喜剧、犯罪等类型元素。但这一原创电影IP此后的跨媒介系列化拓展,衍生了电影、网剧以及其他新兴业态下的文娱内容,有效调动了大众关注与热情,进而形成了广泛的“唐探”IP认知度。 那么“唐探系列”实现电影IP跨媒介内容衍生的路径与方法具体为何?又是否形成了可供国产系列电影产业升级的参照经验?另外,当《唐人街探案3》面临口碑与网络评分下滑局面时,在线上的豆瓣电影、新浪微博等平台,以及线下的手游、密室与剧本杀等领域,“唐探”仍然具有头部品牌效应,其中原因究竟为何?……这一长串“问题清单”看似聚焦于“唐探系列”这一个案,但正如导演陈思诚在接受采访时所言,“它的成功具有可重复性,而非偶然现象——这是工业性的重要标志”。[3]进一步而言,相比所谓成熟且完整的产业模式分析,关于国产电影系列化探索的即时经验更为切实。 二、合作叙事:系列内容的衍生、共生与锚定 伴随文化娱乐行业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发展,“票房”不再是电影产业盈利的单一渠道,衍生于电影品牌的剧集、游戏、快消品、玩具以及实景娱乐等版权经营收益更为可观。如此一来,电影生产主体为追求增值效应则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示好”,从而将更多元的消费偏好纳入电影内容的创制策略之中。续集片和系列电影正是得益于其吸纳和积累受众的能力,越来越被产业和市场所青睐。 纵观全球电影产业发展史,电影作为资金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从未停止以衍生品、游戏和玩具开发等方式寻求价值最大化,以及泛娱乐化电影产业布局,逐渐显现出“新旧媒体从异业竞争转向共融竞合”[4]的新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电影品牌的版权意识、授权与经营方式渐趋成熟。在这一实践导向中,“唐探系列”率先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跨媒介衍生内容与消费格局,初具共生关系以及情节锚点间的互嵌与互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