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幻电影是科幻电影的亚类型之一,在科幻片类型整体的发展中不断汲取着各个时代的文化要素,不断更新自身的主题表达和美学风格。不过,正如科幻电影在早期类型电影理论中的“查无此人”,海洋科幻电影也并非先验存在的电影类型,而是不断从科幻片的类型语料库中取其所需并加以利用。如果说科幻电影是在早期模糊的类型边界中逐渐明确了自身的主题标识并逐渐自立门户跻身主流类型殿堂,那么海洋科幻电影也是在科幻类型中逐渐确立,并发展出一套以海洋(深海)冒险、未知生命体想象为主题范式,以潜水艇、深潜器、潜水服等标志性视觉元素为通俗认知的亚类型表达。 “科幻电影所描写的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戏剧性事件中。”①科幻文艺家赫伯特·W.弗兰克给出的这一定义凸显了科幻电影的两大根基:科学性与虚构性。进一步说,科幻电影是在人类已知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去想象可能的未来。海洋科幻电影也不例外。人类对海洋认知的阈值决定着电影中未来海洋世界的图景。每一部海洋科幻电影中呈现的海洋世界都是现在进行时与将来完成时的二者结合,是“当下的未来”,呈现出某种“近未来现实主义”的美学倾向。可以说,这与创作者自身无法逾越的时代藩篱有关,更是创作者或主动或被动选择的结果。它在预言某种科技进步的同时,也通过营造现实感引发观众的共鸣。“近未来现实主义”②是英国学者凯斯·M.约翰斯顿提出的一种科幻电影的美术风格,“以这种方式来设计近未来(远未来)的生存环境、交通工具、武器装备等,……可以使幻想性概念在展示其影像奇观特性的同时,又能植根于我们熟悉的、已知的环境。”③ 简言之,“近未来现实主义”追求的是影片呈现出“既奇异又熟悉”,以“近未来”回应当下现实关切的美学效果。落定至海洋科幻电影中,本文认为“近未来现实主义”不仅仅只体现在服装、特效、道具等视觉图谱层面,同时渗入至主题选择、人物形象、情节设计等内容维度,贯穿至海洋科幻电影的亚类型书写中,构成一种强烈的“近未来现实主义”美学风格。 基于此,本文援引“近未来现实主义”这一核心概念去探讨海洋为何会成为孕育科幻的摇篮,海洋科幻电影的类型基因体现在哪里?在这一亚类型分支中,哪些稳定元素形塑了我们对于海洋科幻电影的类型认知,又有哪些创新表达更新和丰富了海洋科幻电影的类型范式?相较于其他科幻亚类型,海洋科幻电影又是如何探索出独特的“近未来现实主义”美学风格? 一、“近忧”与“远虑”的主题范式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是滋养科幻类型生成发展的沃土。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科幻作为一个文学类型出现。早期带有科幻类型色彩的电影的主题、叙事也大都是从文学衍生而来。在此之后,科幻电影的主题也基本都与当下时代的科技水平以及科学话语息息相关。无论社会大众对于科技发展具有“近忧”还是“远虑”,其远近的评判基准线都是时代背景和科技水平。由此,科幻电影在主题议程的选择上呈现极具临近性和迫切感的“近未来现实主义”色彩。 作为科幻电影的亚类型,海洋科幻电影的主题选择也概莫能外。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程度不断深化,海洋科幻电影关注的议题不尽相同,但大致都表征了某一时代对于海洋的期待与忧虑。在不断推进的时间线中,海洋科幻电影始终以“海洋”为中心点,对“当下未来”进行即时表述。具体来看,海洋科幻电影两大主题范式的确立,得益于早期电影如《奇幻航程》(The Impossible Voyage,1904)、《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1907)、《亡魂岛》(Island of Lost Souls,1932)确立的冒险题材与20世纪50年代以《黑湖妖谭》(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1932)、《哥斯拉》(Gojira,1954)《深海怪物》(It Came from Beneath the Sea,1955)为代表的未知生命体题材。纵观海洋科幻电影的百年嬗变,尽管在具体内容上有差异,但是追溯其题材渊源无外乎这两者。 深植于西方由来已久的海洋文化传统,以及受到如玛丽·雪莱、儒勒·凡尔纳等一批作家科幻作品的启发,海洋科幻电影是最早出现的科幻亚类型之一。“航海是人类最古老的集体活动之一”,④大航海时代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基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对原材料和新市场的迫切需求更进一步促进了航海活动的繁荣发展。海洋对西方国家的战略意义非凡,“20世纪初,一个国家的海上贸易与海军实力的规模可以被视作反映其经济与军事实力的晴雨表”。⑤海洋上发生的奇闻轶事、贸易往来从来都是与西方人日常息息相关的焦点事件。19世纪80年代,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了为期三年五个月的“挑战者号”环球海洋考察。在勘测过程中,“挑战者号”发现了四千多种未知的海洋动植物物种,在开启系统的、有目标的海洋科学考察的同时也启发了海洋科幻电影的想象之旅。1904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作品改编的重要短片《奇幻航程》成为海洋科幻电影的开山鼻祖。梅里爱运用各种布景、道具以及戏法特效展现了人们搭乘火车穿过初升的太阳,借由潜艇潜入海底观赏海底风光的奇幻之旅,开启了人类银幕的“深海探索”之旅。1907年,梅里爱创作的《海底两万里》在前者基础上将目光拓深至海底世界,并发展出人类离开潜水艇漫步海底的情节。早期电影中的潜水艇延续了西方对于海洋探险一贯的文化兴趣,并作为新型交通工具承载了人们自帆船、蒸汽轮船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深海探索。现实中硕果累累的科学考察更为这种海洋冒险提供了想象空间和预期利益。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海洋科幻电影以对新型交通工具无远弗届的幻想性展望和对海底世界的奇观式展呈,间接回应了当时人们对现代潜水艇发明的乐观期待和对未来海洋世界的美好构想。